第二章 像,太像了!(求鲜花,评价票,月票)(1 / 1)
此时随着朱元璋的队伍前进,路上的流民也是越来越多。
这些流民见到朱元璋的队伍,全部退到路两边,一个个脸有菜色,身上也是衣衫褴褛。
“老四,你看到了吧!”
“朝堂之上,那些个文官御史张口闭口就是我大明皇朝,国泰民安。”
“一张嘴就说南方的洪涝灾害不是很严重!”
“可你看到了没有?这么多脸有菜色的流民,大量的涌入京师,这是什么原因?”
“很明显南方的洪涝灾害,远比咱们在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的奏书描述有更加的厉害!”
“这些个文官这是在欺瞒咱,该杀啊!”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
他每次穿上便衣到民间微服私访的时候。
都会命身边的太监将自己固定的几个地点所见到流民的数量记录下来。
这样每一次通过流民的数量,他就可以大概的掌控到整个大明王朝底层百姓的生活困苦程度。
这几个固定地点流民多的则代表了其他地方的灾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而且朱棣担心手下有人作弊,还定期的更换这几个记录的地方。
燕王朱棣听到自己父皇的话之后,顿时赶紧就是拱手道:
“儿臣受教了!”
朱元璋随意的摆摆手:
“如今在皇宫外面,就咱们父子俩,没有必要搞这些俗套的礼节。”
朱棣顿时脸上就是闪过一抹轻松的神色,赶紧就是点头道:
“知道了,爹。”
听到朱棣喊的一声爹,朱元璋顿时脸色都是微微一笑。
这句爹,可是真真的叫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不过下一刻,朱元璋顿时就是轻咦一声。
周围此时有不少流民,不过下一刻这些流民却直接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好像是他们有什么目标。
朱元璋抬头望去,顿时就是看到一个农庄若隐若现在山上。
甚至于往前走了几步,朱元璋就是看到在这个农庄门口居然放了几口大锅。
锅里边正在熬煮着一些稀粥。
而这些因为洪涝灾害而逃难到京师的这些流民们,很多人都是在那几口大锅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爹,好像是有大善人在给这些流民施粥。”
朱棣抬头看了一眼,顿时脸上都是闪过一抹想要结交的神圣。
朱棣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
尤其向往的就是能够战场上为大明打下赫赫的威名江山。
所以他平时在京师就喜欢结交江湖人士,这样的正义之人。
很明显这个农庄里面施粥的做法刚好符合朱棣充满了正义之心。
朱元璋见状,顿时也是目光一亮。
脸上闪过一抹欣慰无比的神色。
“老四,走过去看看!”
当下朱元璋身边的几名金吾卫便直接留在原地,控制住上山的去路。
而朱元璋只是仅带了几个人和朱棣一起就是往半山腰的那个农庄走上去!
不过当朱元璋逐渐靠近农庄的大门口。
见到在施粥的一群人的后面有一个年轻人正坐在太师椅上。
指挥着手下如何施粥的时候。
当看到那个年轻人的模样,朱元璋顿时就是感觉到,一阵电流瞬间过遍了他的全身。
让他头皮都是直接炸裂起来:
“像,太像了……”
……
朱嘉命人搬了一张太师椅,直接坐在门口。
监督着自己的这些手下,给大明这些流民施粥。
毕竟自己从西域带过来的,不过是百来号人的精锐。
自然不能够让他们去做施粥这样的粗活。
而这些人都是前几天他招收过来的流民简单的培训一下便直接上岗。
这时候那个色目人的管家,又是躬身来到朱嘉的身边:
“主公,这些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咱们的粥是不是要煮稀一点!”
朱嘉闻言顿时眉毛就是一皱,抬头看向远处涌上来越来越多的流民。
紧接着这才挥挥手道:
“不用了,依然保持以前煮粥的标准,粥锅里面可以竖起筷子不倒。”
“后面这些流民我有大用,让他们吃得饱才能够干得动活!”
想了想朱嘉接着吩咐道:
“另外这里不是西域,不要叫我主公!“
“今后叫我少爷吧!”
如今朱嘉西域之王的名声也许已经传到了大明的哈密卫。
而哈密卫那边都有驿站,定期的将消息传递到大明皇宫。
自己作为西域之王,掌握着丝绸之路。
手中掌控着一笔远远超过大明王朝上下加在一起的还要翻几倍的财富。
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自己的身份暴露,被明朝的这些勋贵所扣押住趁机勒索。
那后果都是不堪想象。
那名色目人闻言顿时赶紧就是低头道:
“是,少爷!”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谢谢大佬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