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兴奋地淳于越,我要拜他为师(1 / 1)
前一句没怎么明白。
那是嬴政没和淳于越说过,培养百姓观念的这个过程。
只提天地君亲师。
淳于越自然不太明白。
可后面这一句。
直接把儒家治国的含义阐述的淋漓尽致。
这些话。
淳于越之前就知道。
可是才没有把这些理念往治理天下这方面套过。
淳于越只是简简单单的,把这些话给当做诫言,何曾想过还能有如此深意?
就这一刹那。
淳于越就仿佛醍醐灌顶。
一下子明悟了。
看着这个状态的淳于越。
嬴政眉眼舒展开来。
经过自己的提点。
这淳于越也不是那么的不开窍。
心情大好之下。
嬴政又把天地君亲师的内容,给淳于越稍微讲解了一番。
连贴身太监都看出来了。
这淳于越的激动,溢于言表。
淳于越激动万分。
终于看到了儒家当兴之日!
在这大秦。
各种思想,都在法家的赫赫威名之下。
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甚至,有的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儒家学子。
也逐年减少。
自孔子孔圣人创立儒家以来,一直想把儒家的思想作为帝王治理国家的方针。
可孔圣人失败了。
孔圣人奔走于列国之间,想让人接受儒家治国这个理念,却无人赏识。
多少儒家学子。
每每想到这个场面。
都痛心疾首,不能自已。
也正是如此。
历代儒家传人。
都在想方设法找一条能让儒家真正的为天下所用的道路。
儒家之前最关键的,就是只提供思想指导。
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方略,或者说方法上。
儒家的思想,已经精炼到了极致。
短短一句话。
后面就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含义。
但是没有把这些思想融入到具体的方略上。
这些思想,就只是竹简上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
并不能被这些掌权阶级直接拿来使用。
这些掌权阶级。
需要的是具体到极致的方略。
可是儒家拿不出来。
就只有思想。
难道这是孔圣人的问题吗?
并不是。
到了孔圣人这一境界。
具体的方法,也就是术。
已经融会贯通。
能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术了。
而在孔圣人的眼中。
儒家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术只是旁支末节。
所以术的运用。
并没有流传下来。
这就导致。
后来的儒家学子。
能张口闭口一堆大道理。
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且,孔圣人的时代和现在又有不同。
现在天下大一统。
每一个落到实处的方略,需要考虑的东西都不一样。
就是孔圣人在世,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这也是嬴政在听到高要的方略的时候。
那么激动的原因。
高要提出的东西。
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
就相当于是对症下药。
仿佛那闻名天下的医师。
能一刀不差的除去大秦本身的病灶,却不会伤到大秦的本体。
嬴政刚刚转述的两句言论。
犹如劈开了一只困扰着儒家的迷雾。
又似夜色中划破黑暗的闪电。
豁然开朗。
现在的淳于越就是这么个感觉。
原来是这么回事。
淳于越嘴角裂开。
天地君亲师,原来是这么理解的!
让黎民百姓祭天地以示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
培养对国君的忠诚,就可以使百姓自发的忠君爱国。
习惯于孝亲顺长,就会让人从内心里变得孝悌仁义。
敬师听教,这个师,既可以是传道受业的先生,也可以是历代明君这样精神上的导师。
这样的长期教导之下。
忠君爱国已经变成了骨子里烙印的东西。
何愁大秦不能稳定昌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竟蕴含着如此道理。
而这句话。
就是在说。
君王也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要让治下的民众吃饱穿暖。
不然。
天地君亲师的概念根本教导不下去。
悟了。
淳于越甚至已经开始发散思维。
尝试将儒家的思想,依照现在大秦的问题,贯彻到各种术中。
嬴政没有打扰淳于越。
对于嬴政来说。
此刻淳于越明悟的内容越多。
以后才能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些许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而嬴政也没有浪费时间。
自顾自的捧着纪录高要观点的竹简。
又一遍的研读起来。
一旁的太监咂舌。
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场景了。
自家的陛下放任淳于越在面前发呆,还不出声呵斥。
这说出去谁敢信?
难道那位公子说的话语那么富有道理?
淳于越听到了就能直接顿悟了?
太监有些疑惑。
“陛下!”
淳于越面色激动。
“哦,看来你收获不浅啊。”
嬴政抬起头来。
“是的,陛下。”
淳于越低头行礼。
而后,又喏喏开口。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淳于越已经是壮着胆子再说这话了。
放在平常,淳于越能不说话,一个字都不待吐的。
以免嬴政迁怒。
可今天。
淳于越实在是想知道,究竟是何人。
能如此轻松的,把困扰了儒家万千学子的问题给解决了。
出于对高要的仰慕。
淳于越还是提起了胆子。
向嬴政提出了请求。
嬴政何许人也。
看到淳于越这个样子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不过,淳于越今日的表现,还是让嬴政欣慰不少的。
虽然淳于越没有提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观点。
但是就看淳于越在这里顿悟的状态。
就知道淳于越学到了不少。
就淳于越学到的这两句。
都够用来做事了。
而且,嬴政已经知道了淳于越的目的。
从心底里,对于淳于越的请求也是乐见其成的。
于是开口道。
“说吧。”
“可否让臣见一见这位大才。”
“臣想拜他为师。”
嗯?
这倒是出乎了嬴政的意料。
本来嬴政想的是。
把淳于越介绍过去个那位年轻人。
毕竟淳于越才是儒家正统。
一定能和高要的交谈中。
学习到更多的方略。
但嬴政没想到这淳于越能把自己的姿态放的这么低。
要知道这淳于越已经是现今的儒家代表了。
但这种见识到别人才能之后,就能反省自身的不足。
还能放下身段去孜孜求教。
淳于越称得上一个人物了。
嬴政都有点错愕,自己以前是否对其太过严苛。
不错。
嬴政对于淳于越的态度,十分满意。
不自满,还如此自谦。
见贤思齐。
用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起码这些方面。
淳于越做的不错。
嬴政语气没有了一贯的严厉。
“让你去可以,不过那人并不知道寡人的身份,他只认为寡人是个富商或者贵族,到时候你不要点破。”
寡人还等着这人提出更多的治国方略。
你淳于越要是吧寡人身份点破。
有你好受的。
嬴政这话,已是应允了。
得到了嬴政的许可。
淳于越分外兴奋。
多一分钟都不想等待。
真想见见,如此大才者,还能说出哪些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言语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