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祖龙的决心,推广儒学(1 / 1)
很快。
高要和失魂落魄的易小川就重新出现在这小院里。
嬴政主仆二人。
看到易小川的表情都有点奇怪。
不过倒是没有怀疑什么。
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时有发生。
可能高要在屋里。
告诉了易小川,某些令其伤心的消息吧。
等高要坐定。
嬴政开口就问。
“在这个大秦建立学院的话,在下刚才估算了一下,耗资巨大。”
高要眉毛一挑。
有点意外。
面前这人倒是涉猎广泛。
连建筑花费都估算的出来。
这说明,面前这人是有下令兴建过各种建筑的经验的。
高要这方面倒是高估嬴政的专业性了。
嬴政想要修建什么东西。
会有无数的人在下面努力。
想要完成自己家陛下的想法。
嬴政自己,是连基本的一些东西价格都不知道的。
可能最多,在一些管钱粮的官员汇报中,知道修建大概花了多少钱而已。
嬴政得出了修建学院耗资巨大这个结论。
还是嬴政专门找了相对应的官员,测算之后给出的答案。
高要之前倒是根据这个时代的各种物价和人力,估算过。
和嬴政让人算出来的结果,大致不差。
高要赞同的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得到了高要的肯定,嬴政又继续说着现状。
“现在大秦看似强盛,但正如公子所说,问题频发。”
“嗯,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
高要同意了对方的说法。
这些情况,确实是自己和对方分析提到过的。
对方能说出这话。
说明对自己的各种分析和建议,是有认真思考过的。
听到这里。
高要基本已经知道对方接下来,想要问出的问题是什么了。
于是一脸笑意的。
等待着嬴政接下来的问题。
“当今始皇帝,几次声势浩大的东巡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国库之中并不富裕,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嬴政语气诚恳的请教着。
自上次嬴政和高要聊完之后,心里就一直惦记着修建学院这个事情。
在叫来在相关人员问询之后。
这些官员,极力的劝阻了嬴政的想法。
按照官员的估算。
全盘开始修建学院的话。
启动的钱粮,现在大秦都掏不出来。
所以钱财的问题不解决。
那么依照大秦现在的国力,别说这么多学院的兴建了。
光是材料费,钱都不够。
虽说那些百姓是自费上学。
但这些百姓,本来就负债累累的供子求学,更别说掏出更多的钱财,来支持学院的建设了。
更何况。
除了学院的兴建。
日常的费用,包括给教课的先生在内的一类事情的酬劳。
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不大规模修建。
只是小规模的,逐步的将这些学院一个个修建起来。
大秦的财政倒是没有问题。
可那样子。
见效的时间需要的太长了。
根本达不到嬴政的要求。
客观来说。
在这个时代大兴土木,那是一件比送孩子上学堂耗费更多的事情。
很多人穷极一生。
也只是在人生重大节点上,修缮修缮房屋而已。
根本拿不出钱财和闲暇,来重新修建一座新的房屋。
连很多必须的建筑,都是要下重令,征召徭役才能干完。
所以,此刻的嬴政不惜自揭其短。
说自己东巡和大兴土木,都是劳民伤财。
一旁的太监眨了眨眼。
明白了自家陛下的用意。
既说了大秦现在朝堂上的问题。
又以一个客观的身份。
说自己东巡和大兴土木是劳民伤财。
这样。
高要这种很容易就会打消对面前这人,是始皇帝嬴政的怀疑。
不过。
太监叹了口气,要让自家的陛下承认东巡和大兴土木,都是劳民伤财的活动。
这可是满朝文武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啊。
如今和高要的闲聊。
自家陛下,居然就这么轻松的,就把自己的事,说了出来。
高要很容易就听懂了。
而且本身高要也已经预料到了。
对面这人说的是什么呢?
缺钱!
大秦朝现在看似赋税繁重,朝堂的收入应该不少。
但在嬴政几次重大的动作之后。
这些钱,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现在如果要大规模的兴建学堂,那可就真的就是力不从心了。
而这个问题,高要早就有答案了。
没有正面回答嬴政问题。
高要开口问道。
“商君变法时,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重农抑商,对吧?”
听到抑商这两个字。
嬴政似乎有点明白了。
可也有了更多的不解和怀疑。
“公子所说,是不再抑制商业的发展吗?”
“那倒不是。”
高要要了摇头,继续说道。
“商君说的重农抑商这个决策,还是要持续下去。”
“但是,大秦可以稍微提高一点商人的地位。”
“商人本就重利,抑制商业发展,这个出发点没错。”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矫枉过正,要掌握一个平衡点。”
嬴政点了点头。
放下心来。
如果高要说的是,完全放开对商业的管制,任其野蛮生长。
嬴政就不会再听下去了。
如果为了一时的缺钱而放任一个隐患在大秦的体内肆意发展。
嬴政绝对不会考虑这么做的。
高要也知道嬴政在担心什么。
才有了这番讲解。
高要顺便举了个例。
“如始皇帝的仲父吕不韦,富可敌国,却没人看得起他,正是因此,吕不韦才散尽家财,把赌注全都压在了先王身上,最终豪赌成功,一跃成为大秦的相邦。”
这确实是。
高要提到了吕不韦,嬴政对这个倒是深有感触。
这可是嬴政自身亲身体会过的。
自己的仲父吕不韦,家财万贯。
看似风光无限。
可实际上呢。
社会地位及其低下。
大秦中人,但凡有个官职在身。
都对自己的仲父不屑一顾。
还是后面自己父王提拔了吕不韦做了相邦之后。
以前那些轻视的人。
才开始对吕不韦低声下气。
高要接着说道。
“如今天下首重农耕,这本没错,但商业的繁荣,带来的好处更多。”
嬴政没有说话,默默的听着。
“钱币只有一直流通着,所有人手上才能有钱,百姓也能赚到钱,也就能吃得上饭,钱币如果一潭死水,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
高要说的这些。
嬴政以前倒是从来没有想到过。
自商君提出变法。
提出重农抑商的策略之后。
历代的大秦国君。
都选择继续沿用以前的策略和理念。
这就导致了众国君只知道重农抑商好。
但不知道好在哪里。
高要知道,其实古代的商业除了官方的压制之外。
有很大一部分来说。
这个时代的商业其实是走入了误区。
这时的很多商人,做的并不是货物流通的工作。
而是放印子钱。
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百姓们是没有余粮的。
但农业生产,包括那些手工艺人生产各种物件。
都是需要本钱的。
这就导致。
这些以耕地为生的百姓,和手工艺人,要拿着自己家里的相应的抵押物去借贷。
那要是手工艺人赚钱了,或者以耕地为生的这些人丰收了。
那自然皆大欢喜。
但是如果走了背运。
这些人的田契或者地契就被会这些商人收走。
这些商人是不敢去收地的,哪怕自己手里有相应的契。
但是这些商人可以把这些契书,折价卖给当地的大户。
这样,这些商人不但没有促进钱财的流通。
反而让大家对商人的印象更差了。
商君当时提出的重农抑商。
其实重点就是打压这些附在大秦身上的吸血虫。
但是大秦这个时代的政令,施行的时候。
是不可能把每种商人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楚的。
市集上的小贩,有钱了之后就不会去放印子钱了吗?
干脆商君就一棒子把所有商人打死。
让所有的商人地位,都极其低下。
那么。
此刻大秦朝需要大力促进的。
是手工艺人的生产,是商品流通的最多的市集。
对于这种靠印子钱牟利的商人,要坚决的打击。
高要把这些东西。
详细的给嬴政讲述了一遍。
听到这些。
嬴政恍然大悟。
在这之前,嬴政都不知道商人之间,居然都还有这么大的差别。
不同的商人,对于大秦的发展,也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经过高要的讲述。
嬴政明白了重农抑商的优点和缺陷到底在哪里了。
也明白了,推行这些方略的时候,该注意到哪些细节了。
看到嬴政了然的神色。
高要喝了口茶。
这茶还是面前这人,专门带过来的。
喝起来,果然要比自己能买到的。
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高要继续开口讲道。
“稍微提高一下市集商人的地位,商业很快就会繁荣起来,到时候,只需要收商业税,十稅二左右,就会远比现在的农税多很多倍。”
“只要大秦能把控住盐、铁等关键的资源,哪怕这些商人地位稍微提高一些,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这话,听的嬴政是振奋无比。
恨不得马上回去。
把听到的这些话,整理成政令,推行下去。
只觉得面前的这个高公子。
似乎就像是没有任何问题,能够难住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