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焦头烂额的袁绍,徐望的考校(第四更)(求鲜花)(1 / 1)
冀州渤i海郡。
前讨董联盟盟主、渤i海太守袁绍正坐在郡守府之中,眉头紧锁。
他看着手上来自张岐回报的密信,脸色有些凝重。
很快,他抬头看向下方一排门客,缓缓的开口道:
“张岐回报,刘虞已经两次拒绝了我的建议。”
“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董卓数月之前,董卓西逃长安之后,袁绍便起了废弃献帝刘协,另立新君的心思。
他选中了当时的汉朝宗室,幽州牧刘虞。
因此,他派了乐浪郡太守张岐前去游说刘虞,希望他能以天下为重,坐上新君之位。
被刘虞断然拒绝。
不死心的袁绍不肯放弃,又希望刘虞能够领尚书事(大臣兼管尚书),承制封拜,又被刘虞断然拒绝。
此时的袁绍也有些发愁,显然刘虞的迂腐和坚持出乎了他的预料。
想着,袁绍轻叹了口气:
“当初公路也以维护忠义之言,反对我立刘虞为新君……”
“难道真的是袁某的想法错了?”
门客之中的逢纪见状,上前两步,开口劝说道:
“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刘伯安身为汉室之后,想必心中还是有着对汉室的忠义之心,如今刘协虽困于董仲颖之手,但至少性命无忧。”
“想必刘虞肯定会有所迟疑。”
说着,他压低了声音:
“公路将军之前之所以反对主公此举,我想,其中原因主公不会不明白。”
袁绍闻言苦笑了一声:
“元图所说,我自然明白。”
他又如何不清楚他这表弟心中所想?
袁术心比天高,早已有了自立之心,劝说袁绍也只是为了自己以后自立铺路罢了……
逢纪眨了眨眼,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随即开口道:
“主公,最近倒是有一则消息,我想主公应该会感兴趣。”
袁绍果然被吸引了注意,有些好奇地问道:
“何事?”
“前几日,平原县令刘备刘玄德派人统治了附近几州刺史,自领了平原国相兼平原郡守。”
袁绍闻言眉头微皱:
“刘玄德?他凭什么?”
逢纪接着道:
“主公别急,更有意思的是,刘备昭告天下不久,青州北海孔融孔文举、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以及兖州陈留的曹孟德都公开去信表示祝贺。”
袁绍眉头微微一挑:
“这倒是有趣,恐怕刘玄德对此预谋已久了。”
他话音一转:
“韩馥韩文节怎么说?”
“韩馥倒是没什么反应,既没有表示祝贺,但也没有表示反对。”
袁绍略显不屑的撇了撇嘴:
“韩文节向来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主公,这刘玄德似乎也不缺少野心,主公也要小心提防才是。”
袁绍想了想,摇了摇头:
“纵使他在诸侯会盟中收拢了数千降卒和战马,又能如何?”
“区区一个平原,难道还敢与我抗衡吗?”
逢纪眼珠转了转:
“主公说的是,不过主公,纪倒是有一策……”
“这韩文节如此软弱,不如我们……”
他俯身在袁绍耳边说了几句。
袁绍眉头皱了皱,表情有些迟疑……
……
平原郡。
前来替公孙瓒送信的的信使见到了刘备,恭恭敬敬的拱手施礼:
“刘使君……啊不,现在应该称呼您为刘郡守了。”
“我受我主公主公之托,前来为刘郡守送信。”
公孙瓒送来的情报内容,自然就是袁绍连续两次派人与刘虞商议另立新君之事。
刘备听了之后,眉头紧锁,半晌之后才缓缓点了点头:
“多谢伯圭兄为我送来这等关键情报。”
“还请贵使好生休息,我等好好商议此事。”
待得信使离开之后,刘备扭头看向徐望:
“亚父,袁本初此举……是何意?”
徐望点了点头,摸着下巴道:
“想必袁本初在当初董卓逃亡长安时,便已有了另立新君之心。”
“不过,刘虞生性迂腐,拒绝袁绍的提议也是理所应当。”
“想必他也该死心了,转而一心谋夺冀州之地。”
说着,他一脸严肃的看向刘备:
“玄德,袁绍若是真的得了冀州,他便可以南据黄河,北守燕代,而后南下争夺天下。”
“无论是为了汉室大业,还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危,必须阻止他的阴谋。”
刘备自然也清楚袁绍一旦真的入主冀州,无论是对汉室还是对他们自己,无疑都是很大的威胁。
他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全权委托给亚父了。”
徐望点了点头,语气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好在如今袁绍的图谋尚且在襁褓之中,我们可以提前布局,挫败他的野心。”
“正好公孙将军派了信使前来,便提早让他回去复命,顺带也与公孙将军用粮草交换一些兵器护甲马匹之类的战备物资。”
刘备点了点头:
“那备这就去安排此事。”
待得刘备离开,徐望看向一旁一直一言不发的贾诩:
“文和可能猜到,袁本初会用什么办法谋夺冀州?”
贾诩微微眯起双眼,圆滚滚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凝重之色:
“韩文节生性软弱,无非威逼利诱。”
说着,他朝着徐望抱了抱拳:
“此事事关重大,军师容我回去好好思考两天,想象应对之策。”
说罢,贾诩头也不回的小跑着离开了。
“文和倒是心急。”
徐望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再度扭头看向身后一直一言不发,像个侍女一样的蔡文姬:
“文姬。”
蔡文姬显然有些紧张:
“老……老师。”
徐望微微一笑:
“你也在我身边待了几日,我且考考你。”
“这几日,可学到了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