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兵强马壮的刘备,来自冀州的情报(第一更)(求鲜花)(1 / 1)

加入书签

此时的刘备,浑身微微发抖。

虽然徐望一早就说过曲辕犁的效果,但是如今亲眼所见,也忍不住心底震撼。

这小小的曲辕犁,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更能为整个天下带去极为深远的影响!

刘备也不顾形象,手脚并用的爬上田垄,一脸严肃的来到了徐望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亚父,备此礼,是替天下人感谢亚父的壮举!”

身后的贾诩也早已是目瞪口呆。

他虽然智谋过人,可以发明不出来这等造福百姓的神器!

片刻之后,他轻声一叹:

“仅凭曲辕犁,军师便足以成为汉室功臣。”

“贾某,自愧不如。”

几位县令也都来到了徐望面前,朝着徐望拱手施礼:

“我等替平原郡内各县百姓,感谢军师此等义举!”

徐望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既然已经证明了这曲辕犁的功效,各县尽快召集工匠,开始大批量生产这曲辕犁,并尽快分发到农户手中。”

“如今正是耕种时节,有了这曲辕犁,百姓的耕种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相比不出几月,平原的粮食产量比起之前,至少会翻上几番。”

众人纷纷抱拳应声。

……

一晃,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曲辕犁早已广泛应用到了平原郡内百姓的日常耕作上。

半月之前正是小麦收获的时节,今年平原县雨水充沛,原本粮食产量就丰收。

加上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因此今年的粮食产量比起去年,至少翻了十倍!

郡守府。

刘备坐在堂上哈哈大笑,丝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畅快之意:

“多亏了亚父发明的曲辕犁,如今我平原郡境内人人丰衣足食,我们也有足够的存粮。”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与附近几州用粮草交易了大量的兵器护甲甚至是战马,如今已是彻底改头换面了。”

一旁的徐望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关羽张飞二人:

“军中情况如何?”

关羽开口汇报到:

“军师之前发明的曲辕犁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一家就算只有一人负责耕种,也比以前几口人一起上阵收获的粮食多了好几倍。”

“再加上我们改进了募兵政策,吸引了很多青壮年都投身军伍之中。”

“由于报名参军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预定名额,我们在三个月前将每月募兵额度提高到了八千人。”

说着,关羽轻叹了口气,苦笑着道:

“可就算这样,报名的青壮年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

徐望点点头:

“募兵在精不在多,可以适当提高招募要求。”

关羽点头道:

“我们也正在着手调整入伍要求。”

说着,关羽眼中露出了一抹自傲:

“如今,平原郡内已拥有步兵三万余,骑兵八千余,武器与护甲在之前几月的交易中得到了补充,不过目前还有数千的缺口。”

“这倒是无妨。”

徐望开口道:

“这半年里,我已派人陆续从郡内及周围各州招揽到了数百工匠,如今已在个县城内初步建造起了武器和护甲工坊。”

“用不了几个月,等这些工匠都开始熟练兵器护甲的铸造流程,想必产量会大大提高。”

刘备轻声感叹道:

“没想到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我军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徐望微微一笑。

现在刘备的家底比起之前可谓是鸟枪换炮,足足接近五万的兵卒,比起一些老牌的地方太守也不遑多让!

随即,他缓缓的道:

“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想必那袁绍也该有所行动了。”

刘备闻言,神色一肃。

很快,有几位斥候模样的兵士来到了徐望面前,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主公,军师!”

“根据我们在外面的兄弟刺探到的消息,袁绍已经去信公孙瓒,商议与他结盟共同夺取冀州之事。”

刘备等人闻言都是一愣,随即有些意外的看向徐望。

早在几月之前,徐望就开始着手培养了一批情报人员,把他们放到了冀州幽州去打探消息。

现在看来,这情报还是很及时的。

“亚父,袁绍想要谋夺冀州,有很多好办法,可为何会选择这种最笨的方式?”

刘备沉默片刻,有些不解的问道。

徐望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玄德你当真以为,袁本初是想联合公孙伯圭一同谋取冀州吗?”

刘备一愣:

“亚父的意思,这其中有猫腻?”

“袁本初就算再愚蠢,他手下的谋士也都不是吃干饭的。”

“我敢断言,这只是袁绍摆在明面上的计划。”

说着,徐望看向一旁沉思的贾诩:

“文和,如果你是袁绍,你会如何谋夺冀州?”

贾诩沉思了片刻:

“如果是我,一定会利用韩文节性子软弱这个弱点。”

“只有在韩文节遇到真正的危机时,威胁于他,他才会将冀州拱手相让。”

“至于是怎样的危机……”

贾诩说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微微一愣。

他抬头看向徐望:

“军师,不会吧?”

徐望冷冷一笑:

“怎么不会?这边是袁本初的好算计!”

刘备看着两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亚父,文和,你二人就别打哑谜了!”

徐望解释道:

“我想,袁本初联合公孙伯圭是假,他是要接着公孙伯圭率军南下之势,逼韩文节主动让出冀州!”

“他这是下了一个套,把公孙伯圭和韩文节投套了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