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青州黄巾异动 北上入侵(第二更)(求鲜花评价票)(1 / 1)

加入书签

初平二年11月,青州三十万黄巾西进,进攻兖州泰山郡。

“泰山郡太守应劭组织郡内兵力,一举击溃黄巾军,一战消灭了数千黄巾军,还俘虏了上万老弱病残。”

刘备神色凝重的听着兵士的汇报,随即扭头看向徐望:

“亚父,青州黄巾势大,此番来势汹汹,恐怕来者不善。”

“纵使在应劭手上大败,他们恐怕也不会轻易放弃。”

徐望一声冷哼:

“青州刺史焦和是怎么做的刺史?任由州内黄巾势力发展到这种地步,他却丝毫没有作为!”

刘备闻言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也早就听说那焦和就是一酒囊饭袋之徒,他只会清谈不重实干,面对黄金军连最基本的设置斥候都做不到……”

“反倒是迷信巫蛊之说……”

“青州在这等蠢材手下,百姓倒是遭了殃……”

说着,刘备叹了口气:

“焦和偌大的一个州刺史,竟还不如北海太守孔文举有才能。”

徐望沉默了片刻,随即开口朝来禀报的士兵道:

“可有青州黄巾接下来的动向?”

那名士兵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

“只知道青州三十万黄巾逃到了海上,接下来的动向不明,我军斥候仍在打探消息。”

徐望点了点头,挥手让那名士兵离开,

他扭头朝着身后的蔡文姬道:

“文姬,去将舆图拿来。”

不多时,一张巨大的地图被展开来,铺在了平整的地面上。

徐望点出了兖州泰山郡的位置,看向刘备以及身旁众人:

“三十万黄巾自青州西进,进攻兖州泰山郡不成,逃到了海上。”

“诸位说说,他们接下来会从哪里进入?”

众人仔细看向面前的舆图,都思索了起来。

刘备迟疑了片刻,开口问道:

“亚父,这三十万黄巾自青州浩浩荡荡的出来,目的不会只是进攻泰山郡这区区一郡之地吧?”

“想必他们还有其他目的。”

徐望点了点头:

“玄德果然慧眼如炬。”

“进攻泰山郡只是他们的手段,我想,他们一定想凭借着泰山郡为跳板,或西进,或北上。”

“也就是说,北方或是西方,有他们的最终目标。”

贾诩思索片刻,摇了摇头:

“不会是西方,兖州以西便是司隶,再往西便是凉州,这支黄巾军总不会是浩浩荡荡的去投董卓吧?”

郭嘉接着道:

“那便应该是北方,可北方又有什么目标值得他们如此倾巢而出?”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摇头:

“不会是邺城,主公如今虽新的冀州,但冀州上下平稳过渡,并无破绽。”

“也不会是幽州,公孙瓒可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并州又路途遥远,黄巾不可能把那里定为目标……”

说着,郭嘉也有些迟疑了起来。

北方几大势力都不是黄巾军的目标,那他们此行目的究竟为何?

总不会是拉着队伍出来溜达一圈,然后又回青州了吧?

看着面露不解的众人,徐望笑了笑,伸手在冀州与并州之间轻轻一点:

“诸位忘了这里。”

徐望所指的地方,正是冀州与并州之间的太行山脉。

众人微微一愣,随即贾诩和郭嘉眼中灵光一闪:

“莫非是?”

徐望点了点头:

“没错。”

“正是太行山脉盘踞的黑山军!”

黑山军,黄巾残党之中最为出名的一支,拥有数十万兵力,同样不容小觑。

之前公孙瓒和刘备联合击败袁绍之时,黑山军统领也曾派兵相助公孙瓒。

“青州黄巾数十万之众,黑山军也同样是数十万。”

徐望缓缓的道:

“如果青州黄巾的目的是与太行山脉的黑山军汇合,那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这两支最大的黄巾残党如果真的聚集在一起,那想必对当今天下也是一股不小的威胁。

徐望看向众人:

“既然知道黄巾的目的是冀州西部的太行山脉,那大家各抒己见,想想这支黄巾军接下来会在哪里登陆?”

众人很快讨论了起来,最后定出了三个最有可能的地点。

分别是冀州南部的黎阳港,平原郡南部的高唐港,以及冀州东部,渤海郡东的阳信港。

可是关于这三处港口,众人却都是争论不i休。

大多数人都认为,黄巾军会在黎阳港或是高唐港登陆。

也有少部分人认为,黄巾军会在阳信港登陆。

争论许久也没有个结果,众人只得看向徐望。

徐望沉默了片刻,缓缓开了口:

“若是黄巾从黎阳港登陆,纵穿冀州的过程中必会经过邺城,如今冀州平定,他们定然清楚邺城会屯有重兵。”

“所以他们不可能直接和我们硬碰硬,黎阳港不是个好的选择。”

他随即伸手指向高唐港:

“高唐港也同样如此,若是从平原登陆,一路上不仅会途径平原县城,还要通过界桥、邺城等重地,困难重重。”

“所以高唐港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随即,他视线落在了最后一处阳信港上。

“我断定,青州黄巾必定会从阳信港登陆,横穿冀州,意图与那黑山军汇合。”

众人心中虽然还有几分猜疑,但是此时都没有开口。

以来,徐望的分析很合理。

而来,一路以来的种种事件都证明了徐望的算无遗策。

在众人的心里,徐望已经隐隐被神化了!

而只有刘备心里,真的把徐望当成了神仙!

他可是仙人之徒!

徐望并不清楚众人心里的想法,笑了一下后开口道:

“青州黄巾来势汹汹,但我等也不必太过慌张。”

“我已有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