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当世子房,坐而论道(第五更)(求鲜花评价票)(1 / 1)
徐望随即带着荀彧几人,去找刘备。
刘备此时仍在郡守府中研究政令,见徐望带了个陌生人来,有些疑惑地问道:
“亚父,这位是?”
徐望开口介绍道:
“颍川荀彧荀文若,是友若的兄长。”
说着,他上前两步,在刘备耳边低声道:
“王佐之才。”
刘备双眼瞬间瞪圆,脸上露出了一副吃惊之色。
片刻后,他回过了神来,赶忙上前两步拉住荀彧的手:
“原来是文若先生,我早就听友若和亚父提起过你,今日终于相见,果然是一表人才!”
荀彧脸上的笑容虽然有些勉强,但眼底的诧异却是掩饰不住的。
刘备现在毕竟贵为一州州牧,对荀彧这个陌生人尚且如此,足可见他平日里的礼贤下士和宽仁之名不是谬传。
荀彧脸色略微有些惭愧:
“徐公倒是有些夸张了,和徐公一比,彧毕生所学只能算是小才。”
“不过,既然蒙得玄德公与徐公不弃,彧愿意施展毕生所学,助玄德公成就匡扶汉室之大业。”
两人一阵寒暄之后,徐望笑着道:
“文若举家迁来邺城,尚未安定下来。”
“不如趁早将此事处理好,再来与玄德公商讨天下大事也为时不晚。”
说着,他看向郭嘉与荀谌:
“奉孝、友若,文若安顿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们处理了。”
随即,郭嘉荀谌便拉着荀彧离开。
而刘备则是扭头看向徐望:
“亚父,文若先生当真有此大才?”
徐望笑着点了点头:
“文若之才,不弱于奉孝。”
“可谓当世之子房。”
子房,自然便是张良张子房!
刘备一双眼睛再度瞪的溜圆,脸上的惊喜难以掩饰:
“竟有如此的好事?”
“还要感谢亚父为备筹谋!”
徐望哭笑不得的摆了摆手:
“此事倒是玄德你误会了,今日能得荀彧,倒真是机缘巧合。”
说着,他将韩馥邀请荀彧来冀州之事简单说给了刘备听。
刘备闻言也有些哭笑不得:
“看来,果然是我们运气好。”
“如今看来,玄德你手下已是人才济济,纵使是董仲颖陶恭祖袁公路,也未必比得过你。”
徐望说的倒是实话。
如今,刘备手下,武有天下排名第一、第二、第四和第六武将,吕布赵云关羽和张飞,又有张辽高顺等一众统兵之将。
文有徐望、贾诩、郭嘉、荀彧、荀谌以及沮授等济世之才。
还有冀州五十余万军士。
刘备的军事及参谋集团已经初具雏形!
别说是冀州一州之地,就算是放眼天下,也未必有哪路诸侯有这般底蕴!
刘备自然清楚这一切是谁带来的。
当初诸侯会盟之时,他尚且只是个小小的平原县令,手下也只有关羽张飞这两位拿得出手的武将。
可是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坐拥一州之地,手下文武兼备!
想着,刘备有些意动,目光真挚的看向徐望:
“亚父,备能得亚父辅佐,真的是……”
“我不是早已说过,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说着,徐望笑眯眯的道:
“不过玄德你要记住,如今我们倚靠冀州之地,坐拥十郡国,却不能就此停下脚步。”
“这里,只是我们逐鹿天下的起i点,而非终点!”
“亚父所言备牢记于心,时刻不敢忘。”
……
几天以后,徐望正在府中堂上与诸位武将谋士商议政论。
门外有兵士来报:
“军师,您不久之前在州内发布招募令,征召各地道士,如今,府外已有数位道士聚集,想要见军师。”
徐望先是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周围众人闻言都是一愣。
“军师你这是要,和这群道士论道?”
贾诩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
“倒也不算,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徐望笑眯眯的开口道。
很快,有三位身穿道袍,看起来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意的道士缓缓走进了堂上。
那三人来到堂上,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徐望。
随即他们收敛起架子,颇为恭敬的朝着徐望抱了抱拳:
“在下青山观陆鑫,应徐公征召,携师弟陆森陆淼前来拜见徐公。”
青山观,算是冀州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倒也颇有名气。
这个时代的道家,经历了西汉时的罢黜百家,又经历了东汉时天下推道,虽然暂时还没有佛家作为对手,但也处处小心谨慎。
因此,他们也不敢得罪贵为一州州牧的刘备。
徐望清楚这一点,因此缓缓开了口:
“召各位前来,是有些事想与各位探讨。”
“我素来对道家思想很感兴趣,知晓你们奉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听到徐望这么说,陆鑫三人神色一正。
随即陆鑫朝着徐望抱了抱拳:
“不知徐公对黄老之说也有如此研究,倒是老道失敬了。”
徐望点了点头:
“今日找你等过来,其实还有一事。”
“听闻道家历来擅长炼丹之事,可为真?”
陆鑫面色迟疑了片刻,随即回道:
“不瞒徐公,炼丹之事自春秋战国时便已开始,不过惭愧的是,直到现在,老道尚未能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最多,只能让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徐望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今日找你们来的主要目的,正是和炼丹有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