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虽然但是!(求收藏求鲜花!)(1 / 1)
“身为清大历史系的教授。
我最看不惯别人在那里瞎科普。
各种以讹传讹。
尤其是网络上的一些小说。
写作的时候连百度都懒得百度。
直接就把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写进去。
让错误传播得越来越广。
就拿传国玉玺来说。
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信誓旦旦的说是用和氏璧打造的。
简直就特么瞎扯淡!
我就问你们一句。
和氏璧是荆山玉。
传国玉玺是蓝田玉。
这两者怎么可能混为一谈?!
单纯从和氏璧说起。
璧,瑞玉环也。
简单的来讲。
就是一件形状平而圆,中间有孔的环形玉器。
它之所以会呈现这个形状。
主要与它最初的用途有关。
一开始璧并不是用来装饰的。
而是用来祭祀天地。
它是一件礼器。
古人认为。
人类和神灵能够通过玉中间那个孔进行交流。
和氏璧作为一个玉环。
根据史书中记载的资料。
以及后来出土的战汉玉璧进行对比。
它的厚度顶多也就在两三厘米左右。
那么传国玉玺有多大呢?
史书中记载【方四寸,高三寸六】。
按照秦朝时期的度量衡。
一寸为2.31厘米。
那么传国玉玺的大小应该是9.24厘米见方,高8.3厘米左右。
一个近似平面的玉环。
你们告诉我怎么做成立体的玉玺?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
既然传国玉玺不是用和氏璧打造的。
为什么这个谣言还能越传越广呢?
其实这个谣传跟一个人有关。
他的名字叫崔浩。
这个崔浩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曾经帮助北魏统一北方。
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谋臣。
他所写下的著作《汉纪音义》里曾提到过:
【传国玺,是和氏璧作之】。
因为崔浩身份和地位非凡。
他所写下的记录自然会引起后来者的重视。
包括后面像唐朝的张守节。
乃至宋朝和明清时期的许多学者。
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这个说法。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崔浩距离秦朝足足隔开七百年。
他的论述,没有任何论据,又具备多少可信度?
所以仅凭与和氏璧不同。
就断言苏墨手上这块传国玉玺是假的。
这个论点绝对无法让人接受。”
.............................
经过这位历史系教授长篇大论的科普之后。
网友们也算是明白了和氏璧和传国玉玺之间的差别。
至少不会再被各种小说视频里的谬论给带进沟里。
但很快,一个问题又重新浮现在众人心底。
难不成,这个传国玉玺是真的?
当有网友好奇的向那位教授提出这个问题后。
他的回答却显得十分谨慎:
“关于这一点,现在我也无法断定。
众所周知,传国玉玺有过十分复杂的转手经历。
单纯从史书上记载的来看。
它至少历经过秦汉两朝。
东汉的刘秀也曾经手过。
到董卓焚洛阳。
传国玉玺第一次下落不明。
后来孙坚在洛阳刨井。
又把玉玺给刨出来了。
再然后。
传国玉玺先后流落到袁术,曹操,司马炎的手上。
直到后来,五胡乱华。
再接着匈奴内乱。
传国玉玺流落到石勒的手上。
然后就开始出现各种传国玉玺。
其中有真有假。
而真正的传国玉玺经过颠沛流离之后。
却是彻底的下落不明。
因此,苏墨虽然挖出了这块玉玺。
但也说不好是不是那些假玉玺。
只是从目前已经展示出的特征来看。
大概率是假的。
不过就算是假的。
那也和现代版的造假不太一样。
因为它很可能史上其他朝代的造假。
比如说赵构伪造的那一方玉玺。
你也不能说因为它是假的。
就完全没价值对不对?
而且对苏墨来说。
这玉玺要是假的。
其实反倒是一件好事。
因为传国玉玺的重要性。
捡到之后是一定要上交的。
但如果是后世仿造的假玉玺。
那就说不好了。
可能要参考它的年代以及文物价值。
不属于国宝文物范畴的话。
就算不上交,那也没什么。
因此如果我是苏墨的话。
要是知道这玉玺是假的。
恐怕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来的高兴。”
..........................
听到教授给出的结论。
观众们全都是恍然大悟。
他们倒是没想到。
关于传国玉玺竟然还有那么多弯弯绕。
所幸苏墨捡到的是个假玉玺。
不用专门拿去上交。
然而就在这时。
却有人以斩钉截铁的口吻说道:
“虽然但是,这就是真的传国玉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