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锦江诗会(六)(1 / 1)
如果还能在这里学到几首曲子回去唱给姑爷听,想来他会很高兴的。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丝竹之声,小月高兴的想着。
庭院之中歌舞散去,随后响起热烈的鼓掌声,之后有从岸边过来的小船将几个大诗会中出现的出色的诗句送了上来,接着就是一群才子争的面红耳赤。
“不对,许大家的这首诗虽然简朴,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足以点醒众人了。”
“哎,就是啊,我等终究还是不及许大家啊。”
当许安的诗被人拿上来之后,众人纷纷点评,然而之后都自愧不如。
诗会这东西不可能是一大帮人一直都干坐着品诗写诗,其实从锦江诗会开始便有诸多节目,听词听曲猜灯谜看风景什么的。
大多数人便会在这这个时候争得面红耳赤。
时时给大家以气氛、感悟,不过到得这个时候,终究还是进入了这场盛会最关键的阶段。
到时便会有诸多达官贵人前来观赏,很多才子就是抱住这个机会一飞冲天的。
而在文坛当中,能有一定声名的自然还是这些人,今晚想要扬名想要得到关注,这些人的看法才是重头戏。
因此到得这个时候,各种的好诗词就已经陆续地出来了,前面其实已经传过来最好的一些,今晚有几首咏月的诗词也是惊采绝艳。
看着这一幕,赵玲儿不觉得有些好笑。
此时她正与旁边一名认识的贵族女眷轻声交谈着。
又过了一会儿,小月和小虎却也被一名引路的女婢过来了。
“小姐!”
小月欢快的叫着。
“师娘~”
小虎奶声奶气的。
“小月,你们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你照顾姑爷吗?”
“姑爷说他有些倦了让我想出来就出来。”
“允儿他们就在那里,你去那里吧,怎么样?”赵玲儿知道这一切也没有过多责怪小昭,当即便叫她加入。
“好的,那小姐我过去了……”
说着小月便带着小虎朝着其他那几个丫鬟跑去。
不远处,赵玲儿与那贵族女眷起身走动了一下。类似这样的集会,一般都是男宾女眷分开的,中间还有屏风隔断,但当然并不严格
中秋诗会所请的并非都是未出阁的大小姐,而基本是携家眷而来的夫妻,虽然也隔了一部分,众人稍稍守点礼节。
赵玲儿陪那贵族女眷走到船舷边望岸上那片灯火,两人轻声交流着。
这时许安与其余几名公子也摇着折扇过来了,他们戴着学士头巾,此时晚风吹来,似乎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
许安面带微笑,今晚有些出风头,方才写了一首咏月的诗词,得众人唱和,算是今晚中秋诗会最拿得出手的几首诗之一。
这时候走过来,身旁便有其他才子拱了拱手,笑道:“许兄大才,今晚怕是要得孙妙雪姑娘青睐了,可喜可贺啊。”
许安今晚可是出尽了风头,他方才写了一首咏月的诗词,得到了几位大人物的赞赏,也算是今晚中秋诗会最拿得出手的几首诗之一。
众人见到他走过来,神色之中有些些许古怪。
在场的人聪明人也不少,大多都是心高气傲的,对许安这幅模样肯定是不服气的。
但是还是有人朝着许安拱了拱手,笑道:“许兄大才,今晚怕是要得妙雪姑娘青睐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诶!哪里哪里,在下不过小试牛刀罢了,乱做一气,乱做一气……”
许安摆了摆手,示意谦虚。
闻言拍马屁的那人面色也是一僵,他不过客套几句,哪成想许安这家伙这般……
望着众人那有些鄙夷的神色,那人有些无奈。
虽然许安为人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也不妨碍他是才子的名声。
晋朝文风盛行,科举之中诗词歌赋便是首当其冲的重点,你可以不会其他的,但是诗词方面必须过关,以至于晋朝的文官瞧不起武官,甚至武官等级整体比文官低了一个等级。
百年来的繁荣安定,使得晋朝早就没有建国之时的那股血性了,多的是君子坦荡荡……
也正因为如此晋朝十几万军队打不过匈奴的万人,什么满万不可敌,不过是建立在对手的孱弱上的。
“那是,许兄是何等人也,区区一个孙妙雪算得了什么!”
许安的狗腿子发话了。
“依我看那孙姑娘做妾还差不多!”
众人大笑起来。
许安的脸上也挂满了猥琐的笑。
青楼的女子无论多么出名,在众人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件物品,哪怕是京城第一名妓孙妙雪,跟别说其他名气不如她的了。
等到他们年老色衰,运气好的赎身给他做妾,运气不好的就要老死在街头。
晋朝悠悠数百年,历经四代,文风盛行,男子高中迎娶青楼女子的,这类故事数不胜数,也都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成为流行的话题。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青楼女子抱着这样的想法,但是懂得都懂,一个男人,一个发达的男人,又真的会不在意对象的过去吗,所以故事永远只能是故事,听听就行了。
旁边的那贵族女听了也是笑道:“许公子的诗词,在下听了也有几分感动呢。”
一旁的赵玲儿却是满脸的古怪,虽然这个许安的诗写的不错,词藻华丽,情绪婉约动人,可赵玲儿就是感觉不舒服。
或许是因为他旁边人刚刚说的话吧。
直到听见一旁的小月说在首诗像是个女人写的一般,她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缺少了那一股那男子气息。
可许安笑得开心,又是谦让几句,双方交谈一番。
随即那许安像是故意的一样,大声说道:“可惜赵夫人的丈夫未曾前来,否则见如此盛况,必定能有佳作出世。”
赵玲儿蹙了蹙眉,心中升起一丝不妙的感觉。
几人在这边看起来说得兴高采烈,全然不顾已经有些微怒的赵玲儿。
“我看到是未必了,听说赵夫人的丈夫好像从未读过书吧,即使是这几日苦读也不见得样。”
后方一个人开口,语气尽是轻蔑。
许安笑着回过头:“诶!王兄你可不要乱说,赵夫人的丈夫风采气度,我也是见到过的,赵丞相家千挑百找,方才选中那人的……”
在场的许多人都清楚李君牧的来历,不过他们都没有为其辩解,因为与之不和者不在少数。
再加上李君牧的名声不显,众人也不知其才学的深浅。
他们之中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是冷笑连连。毕竟人心是很复杂的。
就在赵玲儿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却听见有人大喊,“大作,大作啊。”
“怎么了,怎么了,汤兄!”
有才子截住那人问道。
“大作啊,大作啊,文廊那边有人写了一首惊艳无比的诗。”说着他将手中抄录的诗递了出去。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众人皆是惊叹不已,这一刻他们只觉得自己的诗在这一片诗面前,简直就是狗屁,如此大作一出今晚怕是无人再敢作诗了。
赵玲儿也看见了那首诗,吃惊的捂住樱桃小嘴,目光里轮流转,满是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
“汤兄,不知是何人所作。”有才子在一旁问道,语气急迫。
“是不是慕容大家,京城能写出这般大作的人也就只有他了。”
许安在一旁插口道,如若诗是慕容白的他无话可说,毕竟京城他无人能及可,可如果是别人,那就让他有些不好受了。
“不,不是慕容公子,是一个此前从未听闻过的人。”姓汤的公子解释道。
“什么,居然不是慕容白,难道京城又出了一个才子吗?”
“哎呀,能写出这般诗词的人怕是诗仙下凡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