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以工代赈,一石二鸟(1 / 1)
此刻的朱元璋。
却是越发的感觉,朱允熥所言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理,实在是言简意赅!
甚至,说是圣人至理都不为过!
若是只懂得格物致知,便像眼前的朱允炆一般,只知道指挥他人,自己却是不亲自动手去体验那百姓的疾苦。
而朱允熥,却是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不光是将圣人的道理融会贯通,更是实践在了行动中。
这样的举动。
已经是让朱元璋对朱允熥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此刻。
朱元璋叹息一声。
却是冷哼拂袖而去。
那面色上的怒意,更是叫吕氏与朱允炆愣在了原地许久,许久....
转眼。
数日之后。
这一日的正午。
朱允熥来到了奉先殿。
给批阅奏疏却忘记了饭点了朱元璋送了一些家常饭菜。
深知历史的朱允熥知道。
朱元璋虽然身子骨格外的强壮,但他也十分担忧,若是如此操劳。
只怕会累坏了身子。
怀着满心的担忧,朱允熥也是拜见了朱元璋,直言道:
“孙儿拜见皇爷爷。”
“皇爷爷,您可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孙儿只恨无有用之躯,不能为皇爷爷分忧。”
朱元璋见状,只是淡然一笑。
“这孩子,还是和从前一样,过去,咱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些话,才是真正关心咱呢?”
自成了皇帝以来。
能够这样和朱元璋说话的人。
只有马皇后和朱标还有朱允熥几人。
其它的人,关心他,不过是为了从他的身上得到好处罢了!
只有这些至亲之人,才会如此的关心他。
“还请皇爷爷,不要太过于悲伤于父亲的死,一定,要注意身体....”
说到这里,朱允熥的话语中,更是带着几分哭腔。
这让朱元璋浑身一震,不由得是惊了!
“这孩子!是怎么看出来的?”
诚然,别人只看到了他勤政。
却不知道,他是悲伤过度,只能靠着劳苦的工作,才能忘记一时半会的悲苦。
然而这一切,却是被眼前的这个半大的孩子给看了出来。
朱元璋也不免心中感慨。
“好了,皇爷爷这就休息,来来,熥儿,陪着爷爷吃饭!”
此刻,时辰已是下午,距离午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
但朱允熥带来的饭菜,却依旧是热腾腾的。
兴许是朱允熥的关怀让朱元璋心中一暖,此刻他也是终于有了吃饭的胃口。
饿了。
一老一少,也是端起饭碗,不亦乐乎的吃着。
只不过,眼看着朱元璋好似心事重重的模样,一直都是愁眉不展。
朱允熥不免询问道:
“皇爷爷可是遇到了什么难解的事情?不妨说给孙儿听听,也好让孙儿给皇爷爷分忧。”
朱元璋嘴里塞满了菜肴。
也是感叹的说道:
“天下的百姓,苦啊!那淮河最近发了大水,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无数,咱这心里,愁!”
朱元璋是从农民一步步走到如今的皇帝。
他对百姓的疾苦,很是关注。
甚至于听到了何方百姓遭殃,他都难免会愁苦。
这让朱允熥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丝丝的敬畏。
但,他也是迅速的开始思索了一番。
身为穿越众,更是熟读历史的他。
立刻就寻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皇爷爷,孙儿斗胆,有个主意想要说给皇爷爷听。”
“哦?不妨直言!大胆的说,就算是说错了,咱也不怪你!”
朱元璋心中一暖。
这孩子,也会开始关心起自己了。
前段时间,想来是他体验了天下百姓的疾苦,如今,也是能够想到那百姓的艰难与疾苦呐!
朱元璋不免感慨。
当年的标儿。
可也是这样!
此刻,朱允熥羞涩的一笑,便直言道:
“皇爷爷不妨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这话,倒是让朱元璋很是疑惑!
“这是什么意思?”
素来各地发生灾祸,都是朝廷直接拨款去赈灾的。
但是这样的作法,往往是难以做到上下政令一致。
往往钱粮还没有到达,就已经折损了不少,再加上一些官员的贪污....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不免好奇了起来!
朱允熥沉默了一会儿,整理思绪,便开始缓缓说道:
“所谓以工代赈,便是让那些四散的流民们聚集起来,让工部出钱,让他们一起参与治水。”
“一来,这可以防止流民逃散难以治理的问题,二来,也给了受灾的流民们一笔可观的开支,让他们能够重建家园。”
随着朱允熥的描述。
朱元璋的眼中,也是渐渐的露出了炙热的目光!
“这,这话是谁教你的?”朱元璋此刻有些难以置信的问到。
朱允熥却是绕着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是孙儿自己想的。”
自己想的?!
如此一石二鸟,精妙绝伦的主意,竟然是他自己想的?!
“好好!真是咱的好孙儿呐!你这个主意,出的真不错!”
一时间,朱元璋也是不免赞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