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丢人啊!竟比不过一个半大的孩子?(1 / 1)
朱允炆发现朱允熥自入宫之后,竟然是一夜未归。
再加上宫内的太监传来的消息,朱元璋竟然是亲手给朱允熥端茶倒水的事情,更是让朱允炆心中大为吃惊!
心中焦急之下,也不免是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吕氏商量对策。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的吕氏。
面庞之上亦是流露出些许的惶恐:
“允炆,老三这手段,很是高明啊!既是如此,那你也学着这朱允熥的作法,今后,多多靠近老爷子,你要记住,千万别让那朱允熥抢占了先机才是!”
夜深了,朱允炆眼中的恨意,却是越发的旺盛。
......
转眼,第二天一大早。
朱允炆便端着早饭,前往武英殿,准备与皇爷爷一同吃早饭,好亲近感情。
“启禀皇孙殿下,陛下去朝会去了,不在武英殿。”
武英殿的太监,却是一脸遗憾的告知。
“无妨,既是如此,我便在这里等着皇爷爷。”
朱允炆倒也不气馁,继续呆在武英殿等着朱元璋归来。
而此刻。
养心殿上,朱元璋召集了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工部侍郎杜泽三名大人,商议赈灾淮河、黄河水灾之事。
朝会之前,一般而言朱元璋会召见一些大臣商议一下朝会的重要事情。
俗称是小朝会。
这也算是惯例了。
“都来了,看看桌上的奏疏吧,都提提意见。”
此刻,朱元璋正是手里端着早茶,不动声色的将朱允熥写的奏疏拿出来给三名大臣各抒己见。
三人此刻围在一起,拿起那满篇韵秀隶书的奏疏。
仔细的看去。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奏疏绝对不是陛下写的。
毕竟陛下可是马上夺天下的主,以朱元璋的性子与笔法,这字体未免太清秀了一些。
但,这奏疏又是谁写的呢?
又怎么会刻意早小朝会上,让他们三人看呢?
一时之间,三人也是带着疑惑,仔细的看了下去。
“启禀陛下,这以工代赈的确不失一个精妙的办法,只不过,其中的一些细节,却未必可行。”
第一个开口的便是户部尚书詹徽,他仔细的分析道:
“譬如,会不会有不是受灾流民的人冒充流民,来参与治水?毕竟朝廷给的可都是高价,若是被人钻了空子,朝廷定然会损失一笔不小的财政。”
他的考虑无不道理,不过朱元璋也仅仅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做声了。
而一旁的户部侍郎傅友文看了,却是对这奏疏赞不绝口:
“唉!尚书大人提的意见虽是不错,但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倒不如说,这奏疏上的意见,对于治水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人治水,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但这奏疏中的意见,却从根源入手,先修建堤坝,再以工代赈,既是解决了泛滥的水灾,又帮助当地的灾民得到了不小的财富呀!”
二人的意见不同。
而工部侍郎杜泽却是不言不语,只是时而点头,时而摇头。
待得二人说罢,他这才开口道:
“敢问陛下,这奏疏是何人所写?如此意见,确实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以工代赈,这样大胆的意见,在整个朝堂之上都从未见过。
一时之间,工部侍郎也十分的好奇,提出如此精妙大胆的意见的人,是何须人也!
是以。
朱元璋却是微微一笑道:
“既是如此,那就将写这封奏疏的人叫来问个清楚吧!”
“传,皇孙朱允熥。”
话音一落。
三位大人皆是满脸的震撼之意!
“什么?!这奏疏,竟是皇孙朱允熥所写??”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那位皇子如此年纪尚幼,还达不到处理政务的年纪吧?”
“可,这奏疏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以及处理方式,却是颇为老道,简直就像个老吏一般的老练,这!这简直就不可能!”
一时之间,三人皆是满脸的震撼,根本就不敢相信,这奏疏竟然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写的!
要真是这样。
这让他们三个朝堂之上的大臣,这老脸往哪里放啊!?
看看,人家不过才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写的奏疏都如此的精妙、详细。
比起朱允熥,他们早已经处理了多年的政务,竟然是比不上一个半大的孩子!
此刻,除了惊讶之外,三人更多的,却是一种深深的羞愧!
转眼,宫内的太监便去传唤朱允熥了。
而此刻的朱允熥。
早早便来到了武英殿外。
他这是来给朱元璋问安的。
当然,这也不过是他的惯例罢了。
此刻朱允熥正好碰到了在武英殿外苦苦等待朱元璋的朱允炆。
见状,不由得在心中想到:
“孝顺这件事,我做了开头,你再做,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不过,面对朱允炆,朱允熥倒是不曾这样说。
此刻见到了朱允熥的朱允炆也是满脸冷笑的说道:
“皇爷爷去开朝会了,你要想见到皇爷爷,要排队等着了。”
说罢,他的脸色之上更是有着几分得意。
似乎是在说:我比你先到一般。
朱允熥并不打算与他置气。
而不远处,那急冲冲跑来的太监,却是来到了朱允熥的跟前,满头大汗的说道:
“咱家可算找到您了!三爷,您在这里做什么?陛下请您去养心殿呢!咱家从东宫一路找到这里来,可跑死咱了!”
一听这话,一旁的朱允炆顿时傻眼了!
不对!这明明是自己先到的!
怎么这朱允熥,犹如作弊一般的,直接得到了皇爷爷的召见?
“我不服!!他凭什么啊!!”
一时之间,朱允炆的心中更是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怒意。
“辛苦了,不过,皇爷爷召见我做什么?”朱允熥疑惑的问到。
可那太监却是直言道:
“可不敢,咱家不辛苦,辛苦的是三爷,至于是什么事情,三爷去了便知道了。”
眼看着他那恭谨的态度,朱允炆心中更是一阵阵痒痒!
随后,朱允熥便是微微点头,与那太监一同去往养心殿了。
只剩下身后一脸怒意的朱允炆咬牙切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