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烛火灯下耍关公,赤子之心是至孝(1 / 1)
朱允熥的心中宛若在喷火一般,滔天的怒意萦绕上心头,更是对眼前的太监陈洪恨之入骨!
不过,他深刻的清楚,真正阻拦自己的并不是陈洪,而是远在那深宫之中....朱允炆母子!
……
朱标的灵台之前,画面还在继续。
那是一个腊月寒冬的夜晚。
东宫。
太子朱标拖着病躯,在昏暗的烛火之下批阅奏疏。
身为大明王朝开国的第一位太子。
朱标拥有着历朝历代所有太子所享受不到的信任与文武百官的忠诚。
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
乃至于是朱元璋数次北伐,直接是让太子朱标直接监国,而毫不害怕,朱标会乘机夺取了皇位。
对于朱元璋而言,若真的有这么一天。
朱元璋只怕做梦都能笑醒。
然而,对于朱标而言,太子便是太子。
朱元璋班师回朝的每一次,他都如数归还这万人之上的权柄。
这是朱元璋心中的一道抹不去的痛。
他看着寒冬腊月,即便是不断咳嗽,身躯病重的朱标,依旧是在努力的处理着政务,对于朝政内外的大小事务,无不是事事躬亲。
可。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
正是自己这对他寄予厚望的担子。
生生压垮了他!
看到眼前的画面。
朱元璋更是老泪纵横。
心中止不住的悔恨不已:
“标儿,是咱害死了你啊!”
“标儿,要是,要是咱能够稍稍对你放松一些逼迫,咱,咱是不是也能等到退位的那一天?”
退位,这对于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而言,都是极为不情愿的事情!
至少,在活着的时候。
但是,对于朱元璋与朱标而言。
这却是一个例外!
太子朱标与洪武大帝朱元璋之间的感情,依偎着朱标的生母马皇后,还有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对其的栽培与亲情。
早已经不同于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
可以说。
只要朱标愿意,哪怕他是把刀架在朱元璋的脖子上逼他退位。
朱元璋也只会笑骂道:
“这小子,长出息了!”
可,这叫朱元璋梦寐以求的一天没有到来。
迎接朱元璋的,只有朱标那冰冷的尸骨。
自责与愧疚,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让这个开局一个碗,从无数的凶险与斗争中夺得天下的汉子。
宛若个孩子般的失声哽咽。
画面中,随之出现的朱允熥已经是十来岁的年纪。
在这数月的寒风之中,宫内虽然是铺设了许多的火炉,却依旧是无比的寒冷。
但,少年的朱允熥,却是一丝不苟的挑着铜灯的灯火,又拿出了衣衫给朱标披上。
少年的身影,丝毫不畏惧这腊月的寒冬,至始至终,都守护在朱标的身边。
这画面,格外的温馨。
让原本是悲痛欲绝的众人,心中缓缓的一暖。
“老三这孩子,打小就这样!孝顺!”
凉国公蓝玉忍不住痛哭,一面哭,一面忍不住骂道:
“可,可这老天,他就是不开眼!不开眼呐!太子殿下,怎么就.....”
说到这里,曾经纵横驰骋沙场千里,杀得浑身鲜血淋漓,满身煞气滔天的悍将蓝玉。
此刻竟也是忍不住铁汉柔情,满框的泪珠,犹如豆大的绿豆,咕噜噜的砸落在地面上。
甚至于,连话都说不完了。
画面中。
朱标微笑开口:
“熥儿,有朝一日,你必然会受到皇爷爷的封赏,得到自己的领地,若你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一定要记得,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民富,则君不至独贫,你可要对百姓好,如此,才能为父分忧,为你皇爷爷分忧。”
说到朱元璋,朱标的眼中更是流露出些许的崇拜之情:
“要知道,你可是皇爷爷的子孙!可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后代,咱朱家,一辈子对百姓好,你身为皇爷爷的子孙,可不能给皇爷爷丢脸呀!”
朱允熥微微点头,郑重道:
“孩儿定当铭记于心。”
看着自己的父王,似乎是有些许心事。
那忧愁的目光,远比窗外的飘雪更叫人心中微凉。
于是,朱允熥便起身跑到了门外。
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副关公的面具。
咿咿呀呀的在朱标的面前耍着。
灯火之下。
朦朦胧胧的一切都很温馨,太子朱标原本那忧愁的目光,也随着朱允熥的“表演”,而放声郎笑,丢掉了满脸的愁苦,只剩下了一脸的欣慰与温情。
忽然,朱允熥停了下来,带着几分柔情的说道:
“父王,孩儿希望您永远都这么开心。”
“好好,父王答应你....”
窗外寒雪飘摇,刮得紫禁城内的烛火飘摇。
在这禁宫之中,有数之不尽的争斗与权谋,然而,在这里,却是无比的单纯。
一如那朱允熥的一片赤子之心。
不由得打动了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
顿时。
朱元璋也明白了过来。
朱允熥去买关公面具,又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的嘴唇有些颤抖,动了动,欲言又止。
他的心中,却是幡然醒悟。
“熥儿!皇爷爷的好熥儿!他哪里是什么不孝?他这是大孝!是至孝啊!”
朱元璋全都明白了过来。
朱允熥买的所有东西,其实,不过是为了缅怀他的父亲。
只有单纯的孩子心思,才会去做这样简单的事情。
而不是根据什么礼数规矩。
如此赤子之心,才是真正的孝顺之举。
这一切不过一个天真的孩子,为了缅怀自己的父亲所做的事情罢了。
此事。
在一旁感慨万千的蓝玉,也是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常茂,老三这孩子去应天大街买东西情有可原,可时间过了这么就,怎么还没回来?”
东莞伯何荣,开国公常茂二人听了这话,纷纷是摇头。
看着两人满脸的疑惑之色。
蓝玉的心中,隐隐生出了几分不妙的感觉。
“不应该啊!老三如此孝顺,怎么会到现在,还不回来?难道,出了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蓝玉更是悄悄使了颜色。
一旁的廖镛和廖钺两兄弟,也是连忙靠了过来。
“你们快去应天府大街上去找三爷!要是找不回来,你们也都别回来了!”
眼看着蓝玉眼神中的严肃。
二人也是没有半点犹豫。
径直离开了东宫,朝着宫外急促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