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咱这侄儿,长大了!(1 / 1)
自有明以来,北方骚乱从未间断。
遭逢秋收之际,便会有北方草原之上的蛮子铁骑南下,肆掠百姓,屠戮边疆。
朱元璋洪武一朝。
是所有朝代之中,少见的北方异族不敢轻易南下的朝代啊。
如今所见,朱允熥也是赫然发现,或许这原因,便在武英殿上,这一又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士们的身上呐!
而这个时候,诸多重臣也才发现。
如此重要的朝会之上,朱允熥竟是侧立在朱元璋的身边,虽是一言不发,但,这说明了什么??
尤其是蓝玉等人,心中此刻更是莫名的激动。
此刻,朱元璋笑道:
“孙儿呐,咱这大明的骁勇将士们,你看,让谁去好啊?”
朱元璋满脸的自信,这就好像是随便派遣一人,便足以是踏破那北元余孽!
那可是五万铁骑啊!
草原之上的五万铁骑,可与中原的五万士兵大为不同。
那些,都是在冷兵器时代最为强悍的骑兵!
可是,即便如此,在朱元璋的眼中,任何一个人去往北疆,都能杀得对方屁滚尿流。
这,就是洪武朝的底气!这,就是大明的底蕴!
不过,既然是问到了自己,朱允熥自然是偏袒自家人。
“凉国公蓝玉大人,还有开国公常茂二位,可当将领,为我大明荡平北方祸患。”
朱元璋放声大笑,欣然应允。
“好!准了!”
话音一落。
蓝玉等人,心中更是无比喜悦,当下,便在堂前立下了军令状,以表决心。
.............
待得朝会散去。
朱允熥回到东宫之后,内心亦是久久不能平息。
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幕。
再回想起这些人,一开始也只不过是泥腿子,只不过是有些农家子弟。
可,走到今日,他们立下的赫赫战功。
已然不是史书之上的一言概之所能够比拟的。
大明洪武,这股尚武之风,乃至于传至后世,亦是让世人津津乐道。
如今所见,朱允熥的心中更是感悟颇深!
“只不过,蓝玉可是出了名的不守纪律,他这一次去,虽是可以戴罪立功,重新让皇爷爷对他重视,可,也算是一场灾难啊!”
素来谨慎的朱允熥,立刻也想到了这凡事的利弊。
要是蓝玉在北方战场上,再干出什么侮辱北元王妃的事来,恐怕朱允熥也保不住他了。
所以,朱允熥也是立刻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廖家兄弟送到了蓝玉府上。
此刻。
蓝玉府邸之上,听闻阵阵磨刀霍霍的声音,还有一众淮西武将们激动不已的声音传出墙围。
“这不过是吴王殿下的一句话,就能让咱们拿到这一次的机会,可见吴王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之高啊!”
“那可不是?!这次立下功劳,此前陛下就算再对咱们有什么不爽,不也全都一笔勾销了??”
“哈哈哈!吴王殿下,可真是咱最大的靠山!”
蓝玉听到这些话,也不免笑道:
“那可不是!这是咱蓝玉的亲外甥!”
转眼,酒宴摆齐,要上马杀敌,酒菜宴席可是少不了的。
正是在众人吃这离别酒的时候。
廖家兄弟也是带着书信上门了。
蓝玉看完书信之后,也是满脸的得意之色,不免显摆道:
“看看!看看!这就是咱这亲外甥!对咱如此关心,他这可是长大了,咱这吴王殿下呐,开始为咱出谋划策了!”
其它的武将听罢却是不解,连忙询问之下。
这才知道了朱允熥在信中说的话。
除了列举了种种利弊,让他们在外好好的守纪律之外,同时,也是说明了如今这一次大战,对于淮西众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定要好好把握之类的话。
这些话,在诸多的淮西武将听来,都是倍感欣慰。
不少的人,心中更是纷纷期待起了将来。
若是在这位吴王殿下的手下,他们今后还不是平步青云?
“咱这次出征,你们留在应天府,都给老子收着点!不要给吴王殿下添乱,惹什么祸事!除此之外,应天府没有人照顾咱这外孙,你们,里里外外的都要多注意点,听到了吗?”
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此刻也是纷纷拍着胸脯保证:
“大哥放心!吴王殿下对咱可是恩重如山,谁敢欺负吴王殿下,咱第一个就弄死他!”
“不错!咱不光是要护着吴王殿下,同时还要安分守己!一定不给吴王殿下添乱!”
经过了上一次的事情之后,诸多的淮西武将,也是学乖了不少。
纷纷懂得韬光养晦了。
毕竟,日后这大明,极有可能,是那朱允熥的天下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