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众人起伏不定的心思,终于归来的朱允熥(1 / 1)
而此刻。
在那东宫灵台之前的光幕。
已经彻底的走完了所有的画面。
朱元璋此刻愣在原地。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追忆往昔,却愕然发现。
自己从前,竟然是忽视了在太子朱标身边的这个孩子!
“人间挚爱真情,往往体现在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点一滴,咱心中,装了太多的事情!忽略了太多的人!”
感叹一声。
朱元璋也不免想到:
“咱!真是错怪了这个孩子!”
他亲眼看到了朱允熥与朱标之间的父子情深。
他甚至于是想到了曾几何时,太子朱标,也是如此的孝顺。
可是后来,自己为了这大明的江山,为了这朱家的天下,竟然是忽略了这么多。
以至于自己竟然没有发现,自己对太子朱标的寄托与期望,却成了压垮他的缘由。
一时之间,朱元璋除了满腔的悔恨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番感慨!
“老三这个孩子,是何等的孝顺呐!这,这简直就和当年的标儿,一模一样!”
此刻,朱元璋猛的摇头:
“不可能!咱这么孝顺的皇孙,又这么可能故意不出现在自己父亲的葬礼上?”
他已经认定了。
朱允熥,完全就是因为太过于思念自己的父亲朱标。
所以,才会去买那些与朱标有共同回忆的东西,去缅怀自己的父亲。
“所谓睹物思人,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道理呢?朱元璋啊朱元璋!你还当什么皇帝?做什么天下共主?竟然连个孩子的简单心思,都想不明白!”
朱元璋的心中无比的后悔!
更是自责不已:
“这么孝顺的皇孙,咱,咱怎么能够贬他去守祖陵呢?!咱,咱不能这么做!不然,日后咱在九泉之下,又怎么面对标儿?”
此刻的朱元璋,好似老了不止十岁一般。
眼中再没有了半点英姿勃发的精芒,有的,只是一个身为父亲,身为爷爷的一丝慈祥与愧疚。
于是乎,朱元璋更是看向了台阶之下的一众官吏,还有周遭的皇亲国戚,开口说道:
“撤回对朱允熥的贬令,还有,都给咱等着!等咱的这个孙儿回来!”
听闻此言,台下的文武百官,无不是目瞪口呆!
心中,更是大为震撼!
陛下,竟然是当众食言?
毕竟,朱元璋乃是九五之尊,金口一开,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纵然是做错了什么,那也绝对不可能收回来!
这,就是皇帝的威严,这就是天子的尊荣!
可是,现在他竟然是当众食言,这样的举动,毫无疑问是让不少的人心中颇有微词!
尤其是一众文官,更是认为,这大失礼数,根本就不符合道理!
可是,毕竟在他们眼前的是洪武大帝。
是那个乾坤独断,杀伐果断的朱元璋。
任何一个人,都不敢多说什么。
而此刻,以蓝玉等人为首的,拥护朱允熥的淮西武将们。
却是无一例外的心中大喜!
“上位,可真是做的好啊!”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这下,朱允炆那小子的心思,恐怕要全部落空了!!”
“小三爷这孩子如此孝顺,又怎么能够贬他去看守祖陵呢?上位可真是....”
这些淮西武将,个个都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打天下,博功名的主,哪个都是悍不畏死的猛将!
朱元璋纵然是叫他们自刎于当场,只怕这些人,都少有会皱一下眉头的人。
可唯独对于朱允熥的贬令,是叫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
但现在,朱元璋亲自收回了贬令,这更是让蓝玉等人,心中狂喜不已。
仿佛,是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一般。
不过,任何一个人,都将这份喜悦,藏在自己的眼底,很深,很深的地方...
然此刻。
朱允炆与吕氏心里却开始紧张起来。
因为,朱允熥若是继续留在东宫,那将会对于朱允炆的争储,产生极大的阻力。
更不要说,朱允熥可是嫡出。
朱允炆虽然是得到了一众文官的支持,但却是庶出。
真要是争斗起来,一切都会变得十分艰难。
文武百官,东宫内外,众人的心思,也都是各自不一。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一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响起。
东宫门外。
一个少年的身影快步出现。
众人纷纷定睛看去,正是消失许久的朱允熥!
此刻的朱允熥,心中也是无比的紧张。
因为,朱允熥自己都不知道,在灵台之前竟然出现了光幕一事。
他只自己自己一直被吕氏和朱允炆陷害阻拦在宫外。
现在,即便是解释什么,也都是百口莫辩。
他只是手里拿着几样与朱标有着共同记忆的东西。
冲到了灵柩之前。
跪拜在朱元璋的跟前,高呼道:
“孙儿不孝,未能第一时间为父王守孝,孩儿亏当人子!愧对皇爷爷!”
朱允熥心里很紧张,偷偷的瞥着朱元璋的面庞。
他怕朱元璋对自己失望,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身处在这个封建社会,自己所有的倚靠,都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至于那皇储,都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虽然历史上最终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但现在,我来了。
一切都还有机会!一切都还有!
所以现在,他什么都没有做,也没有辩驳自己为什么出现在宫外,只是第一时间跪倒认错,然后祈求朱元璋原谅,然后……对着朱标的棺椁哭泣。
他想以此唤醒朱元璋的饶恕,但他不知道,朱元璋其实心里,早已被朱允熥的种种举动……融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