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修的是让百姓过上富足的好日子(1 / 1)
众大臣站起来后。
一个个不屑地看向九霄。
九霄也不理会众人的目光。
他大手一挥,众人眼前瞬间换了一幅场景。
众人吓得顿时一惊。
“怎么回事?”
“这怎么回事?我这是在哪。”
......
朱元璋大声道:“大家不必惊慌,这是国师的仙术,大家只需要站在原地即可!”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众人这才安定下来。
可接下来他们看到的东西让他们感到无力和无奈。
只见华光一闪。
众人的面前便出现了一幅无比逼真的画面。
画面中是一片黄沙漫天的大地。
大地之上的农作物早已枯败发黄。
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
大地之上的农民百姓们晒得浑身发黑干瘦如柴。
但即使如此。
农民百姓们依旧在不停地提着桶四处寻找水源。
希望能够找到水拯救自家的庄稼。
画面跟着一位干瘦的农民百姓来到了一处湖泊。
此时的湖泊哪里还有水。
湖泊中龟裂的大地裂缝能塞进两个拳头。
那农民百姓看到干涸的湖泊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旋即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老天爷,求求你下点雨吧!再不下雨,我们一家人就要被饿死了!”
忽然。
画面拉高。
除了这位农民百姓之外。
整个大地四处都有百姓在下跪求雨。
众人所看到的都是黄沙漫天,树木枯黄。
还有些人倒在路边,不知是被饿晕的还是被晒晕的。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这是汝宁!我认出来了,这是汝宁!”
有人经过他这么一提醒也想起来了。
“没错,这是汝宁,汝宁怎么变成这样了,我记得半年前去过汝宁,那时候的汝宁还是雨水充沛的啊!”
画面继续。
越来越多的受灾百姓呈现在众人面前。
他们有的饿到吃干黄的树叶,有的咀嚼树根,有的甚至沦落到吃观音土。
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呈现在众大臣面前。
众大臣一时间低头不语。
有些汝宁地区出身的官员,此刻早已泪流满面。
九霄一挥手,画面消失。
他看向众大臣淡淡道:“没错,这便是现在的汝宁,敢问各位,除了调粮拨款,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解救这些受灾的百姓吗?”
众大臣们低头不语。
以往无论是旱灾还是洪灾。
赈灾的办法不就是调粮拨款吗?
朱元璋满脸心痛的看向九霄:“仙师,这真的是现在的汝宁吗?”
九霄点了点头。
朱元璋自然不会怀疑仙师。
看到九霄点头,他的眼眶发红:“百姓们都已经过得这么惨了吗?”
随后转头看向殿内的大臣质问道:“为什么不调粮过去?汝宁的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没有看到百姓们在受灾吗!?”
大臣们依旧是一言不发。
这就是古时候的朝堂弊端。
身在应天府天子底下过着好日子的官员永远不知道那些灾区百姓们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
不过众多大臣之中也有人没有被九霄带偏的。
礼部尚书陈迪开口道:“皇上,汝宁大旱,百姓们受苦是我等失职,可这跟立国师,开学科有什么关系?只要我等多调些粮过去,多拨一些款过去,百姓们自然能扛过这次旱灾。”
“你说得倒是轻巧,奏表上写着旱灾已经持续了数月,官府数次开仓赈灾,可开仓的粮都到哪去了?百姓们为什么要吃树叶嚼树根!甚至沦落到吃泥土!陈尚书,你倒是给朕说说这是为什么!?”
老朱这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看到百姓们受灾,官府却一点作为都没有。
他心中恨啊!
心想自己这都是养了一帮什么狗官。
礼部尚书被朱元璋这么一吼顿时哑口无言。
赈灾的事情也不是礼部负责的。
他也不想将这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九霄微微抬手,示意朱元璋不必动怒。
而后又是一挥手。
众人面前又出现了另一幅画面。
画面中。
稻田里的庄稼也是一片枯黄。
但却没有刚刚看到的那么恐怖。
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让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极其炎热的状态。
众人知道,这是大旱的前兆。
天上有阴云笼罩,但就是不下雨。
汝宁之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百姓们以为是谁得罪了龙王。
所以龙王才不给他们这边降雨。
于是各种求雨,各种祭祀,但都没用。
老天爷就是不下雨。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开口道:“老臣经历过数次旱灾,此地怕是也得罪了龙王,龙王过而不降雨,这是大旱的前兆啊!”
这位大臣刚一说完。
只见两位身穿蓝色工服的短发中年拿着仪器似乎在检测什么。
检测完毕后。
两人从一个仓库里开了一辆车出来。
而后只听见咻咻咻的声音。
接下来的一幕让众人都傻眼了。
在一声声爆炸声过后。
这片焦黄的大地哗啦啦的下起了雨。
九霄开口道:“这便是后世的人工降雨。”
紧接着,又让众人看了纺织机织布的场景,播种机播种的场景,收割机收割的场景。
还有后世百姓们过上富足生活的场景。
看完后,九霄补充了一句。
“若我告诉大家,我所要开设的这三门学科,修的是这些,修的是让百姓过上富足的好日子,那大家觉得这新的学科该不该开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