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还是咱大孙看得通透啊!(1 / 1)
皇宫,谨身殿。
朱雄英和朱标跟着朱元璋来到了这里。
看样子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就在这时。
谨身殿外传来了朱棣气愤地声音。
“都别拦着我,我要见父皇!”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
“让他进来!”
朱棣火急火燎地冲进了谨身殿。
朱元璋见状没好气道:“你个臭小子,大呼小叫的干什么?天要塌啦!”
朱棣脸上虽然气愤,但见了朱元璋后依旧得老老实实躬身行礼:“见过父皇。”
朱元璋:“怎么了?急急忙忙的。”
朱棣不甘道:“父皇!那梅思祖的事难道就这么算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和朱雄英。
随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看向朱棣:“那不然呢?”
朱棣激动道:“他勾结富商、欺压百姓、侵占百姓田亩、掏空我大明粮仓卖给倭国鬼子,其子更是胆大包天企图谋害雄英侄儿。
雄英可是我大明的皇太孙,更是仙师唯一的弟子,要儿臣说,这梅思祖当诛九族!而且......”
朱棣看着悠闲的朱元璋,知道继续说下去也没用。
朱元璋已经打定了主意,他说不动的。
不甘地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
可朱元璋却不乐意了。
“而且什么?说呀!怎么不说了。”
朱棣:“而且,前些日子您让儿臣看了大哥和雄英递回来的奏书,很明显这汝南侯在朝中还有同党,这件事就这么算了,那汝南侯的那些同党岂不是更加肆意妄为。”
朱元璋指了指朱棣而后笑道:“不错啊,能想到这里。”
朱棣:“父皇,您明明知道那汝南侯在朝中有同党,为何不借此机会一并除掉?”
朱元璋没有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看向朱雄英问道:“雄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朱雄英:“回皇爷爷,孙儿觉得皇爷爷应当是另有安排。”
朱元璋乐了:“那爷爷就考校考校你,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朱雄英思索了片刻开口道:“如果是由孙儿来处理此事的话,孙儿定然不会放过那汝南侯在朝中的同党,自然也不能贸然行动,以免打草惊蛇。”
朱元璋闻言来了兴致:“这打草惊蛇是什么个说法?”
朱雄英继续道:“那汝南侯是天下初定时皇爷爷亲封的侯爷,若他在朝中有同党的话,那什么人能成为他的同党呢?此人定然不是一般官员。
除此之外,我大明江山公侯众多,汝南侯敢做这些事,那其他公侯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孙儿不敢打包票,如果有,那看到这汝南侯被诛了九族,他们会不会提前销毁证据呢?
所以若是孙儿处理此事的话,应当慢慢来,夫欲善其事,必先知其当然,至不惧,而徐徐图之。”
朱元璋:“好!哈哈哈!”
听了朱雄英的见解之后老朱开怀大笑。
而后看向朱棣:“你听听!你听听!雄英都比你这个叔叔懂事。”
朱棣听了朱雄英的见解后也是猛然惊醒。
原来并不是父皇想要放过汝南侯的同党。
而是想一劳永逸将所有犯事官员都给揪出来。
同时他也非常钦佩朱雄英。
没想到只有八岁大的朱雄英就有了这般见解。
将来必定又是大明的一位好君王。
他朱棣这么多年来就佩服过两个人。
一个是他老子朱元璋,一个是他大哥朱标,现在多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大侄子朱雄英。
朱棣尴尬地挠了挠头:“那父皇打算怎么办?”
朱元璋指了指朱棣:“你啊你,凡事要沉住气,不要天天就是打啊杀的,多跟你大哥学学,哦对了,还有雄英,咱的好大孙。”
朱元璋笑得眉开眼笑,在自家人面前,老朱从来不掩饰自己,有什么说什么。
朱元璋再次看向朱雄英问道:“雄英,爷爷再考考你,你刚刚说了要徐徐图之,那你觉得该怎么个徐徐图之法呢?”
朱雄英看了看身旁的朱标。
心想,他还小啊,干嘛什么事情都问他。
他可不想死这么多脑细胞。
况且,他不是还有个便宜老爹在吗?
就算要轮着当皇帝,那也是他那个便宜老爹先当啊。
索性躬身行礼:“回皇爷爷,孙儿还暂未想到法子。”
朱元璋笑了笑:“哈哈,很不错了,能想到这里比你这个四叔强。”
一旁的朱棣有些不好意思撇过头去。
朱元璋看向朱标:“老大,你觉得该怎么办?”
朱标想了想:“儿臣也暂未想到什么合适的法子。”
朱元璋又看向朱棣:“你觉得呢?”
朱棣:“我?要儿臣说,就不应该让那梅思祖这么轻易死了。将他关进刑部大牢里打他个三天三夜,还怕什么问不出来?届时只要梅思祖招供,他那些同党哪里还跑得了。”
朱元璋嫌弃地看了一眼朱棣:“要真有你说的那么简单,你大哥和雄英咋不说呢?”
朱棣想了想好像也是。
朱雄英道:“若真将那梅思祖关进刑部大牢里打他个三天三夜,恐怕外面的人还不知道怎么诋毁皇爷爷呢,说皇爷爷忘恩负义,虐待开国功臣,这还是次要的。
更重要的是,梅思祖在刑部大牢里待个三天三夜的话,他那些同党早就听到风声毁灭证据去了。”
朱元璋又笑了:“还是咱大孙看得通透啊!”
朱棣满脸不解:“父皇,那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朱元璋:“这些日子咱一直在想,当年裁撤检校是不是仓促了些。”
朱标和朱棣闻言皆是一愣。
检校的职责是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说白了就是以各种手段纠察百官。
早些年检校中出了一些事情惹得老朱不高兴,老朱便裁了。
如今老朱这么说明显是想重设。
朱标试探道:“父皇想重设检校?”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们怎么看?”
朱标和朱棣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敢说什么。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问道:“雄英,你觉得呢?”
朱雄英心想,怎么又将问题抛到自己身上了。
他假装思索片刻:“孙儿觉得不应重设。”
朱元璋闻言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朱标和朱棣听了朱雄英的回答也是心中一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