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一章 袁先生(1 / 1)

加入书签

所以他们现在很纠结。

作为汴州城的领导者,他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民死去。

何况他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还可以。

但从大局来看,他们现在需要沉默,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打算。

现实难免就是如此的残酷。

“我明白了。”

知道了秦琼想发的他知道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他是城主,他是军师。

坐着这个位置,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意。

也有很多身不由已。

“要不要让玄霸陪你一同去?”

秦琼有些担心。

“不用,我带几个人就好,况且他们两个是旧识,我担心...”

既然不想被人察觉,人多了反而并不好办事,而且带着李玄霸,到时候按照李玄霸的兴致他铁定会出手阻拦。

而且徐老道也有足够的自信,毕竟他的一个四象境大成的强者。

看着外面晴空万里,嘴里的饭菜也是渐渐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秦琼放下碗筷准备去闭关。

在明面上,汴州城虽然有九位执法者统领,但这些统领都是被提拔上来的。

实力虽然不错,但这些人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况且这群人还经常去李沧海的网吧里跟他厮混在一起。

既然太子能在执法者中埋下一颗棋子。

但这些不过是心照不宣的,只要他们做事有分寸,不触及底线。

秦琼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汴州城的几位统领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因为徐老道有更好的人选。

在将军府不远的一处庭院内,这是徐老道的住所。

虽然这家小院没有城主府内奢华,但徐老道对此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情怀。

院内蹲着一位小书童,这事多年前徐老道偶然在乡下遇到的。

小书童的年纪看上去比李沧海要小上不少,此时的小书童正端着饭碗看着天空。

“回来了?”

小书童在和徐老道说话的语气没有一丝恭敬的味道,反而有一种质问的意思。

而徐老道确实一副习以为常的神情。

别人不知道,因为他知道这张稚嫩的脸是假的,没有知道小书童到底多大了。

这么多年的相处,两人颇为熟悉,所以徐老道也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在内心中,他对小书童是极为尊敬的。

而这小书童还算的上是他半个师傅。

“不吃了,出门。杀人或者看人被杀。”

小书童哦了一声,放下手里的碗筷,看着徐老道,半天后用那稚嫩的声音缓缓说道。

“需要我出手?”

“对,要麻烦袁先生了。”

...

然而作为今晚的主角,李沧海小哥哥还丝毫没有意识到有危险。

更想不到汴州城和长安城内有人为了他费尽心思。

一个想要杀他,一个想看他被杀。

当然,这其中的变数并不好说。

李沧海则是沉浸在早早打烊的喜悦中。

这段时间太过于忙碌,今天能提前关门就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人就是这样,在习惯某些事之后,就很容易变的满足。

汴州城的夏天十分炎热,即便是深夜,也会让人感觉到那股燥热感。

身上都是汗液的李沧海自然没办法安然入睡。

他不能像一些富家公子那样弄上一个大浴盆,然后坐进去来抵抗这个夏天的炎热。

只是找只木桶,打些水擦拭身子。

好在凉水在身上蒸发的时候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凉意。

尽管那感觉十分的短暂,但也极为让人舒爽了。

正在擦拭身子的李沧海,心想自己的毛巾到底哪去了?

思索片刻后才想起毛巾被晾在窗台上。

这么晚了不会有人在窗台哪里头看吧。

李沧海打消了再穿上衣服的念头,毕竟他不喜欢麻烦,就这样光着身子去取毛巾。

不过这一幕李沧海不会想到,虽然窗台一个人没有,但远处可是有着好多人在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些人自然就是影卫。

这群影卫潜伏在网吧的房顶,小心的从房顶揭开一片砖瓦。

注视着房内的一举一动。

夜色暗淡,网吧内却是灯火通明。

李沧海的举动自然就被看的一清二楚。

李沧海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屋顶正有人在监视他。

网吧房顶上有三人,周围还埋伏着五人。

这几人都是一袭黑衣,而嘴脸好像不怕热一样被捂着很严实。

似乎不管在那个时代的杀手都喜欢这样,不习惯被人看到自己脸上的表情。

可能是怕留下后患,一旦被发现就没法脱身。

这群人就会咬断嘴里的事先藏好的毒药。

为了避免被人抓住受皮肉之苦,他们会选择自我了断。

嘴里的毒药一旦被咬开,即便是大罗神仙也救不活。

这种行为让杀手的色彩更加浓郁。

也是如今可以让这么多人发自内心恐惧的大部分来源。

这群人似乎没有感情。

只会杀戮,杀戮,不停的杀戮。

而一位杀手就足以让很多人夜不能寐。

生怕眼睛一闭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而这次足足来了八名杀手,这一切说明了对李沧海的重视。

他们拿到了很多情报,这些情报都是从曹化,冯立和柴斌那里得到的。

况且他们得到情报的方式有很多,但凡与李沧海和这家店接触过的人都是他们得到情报的对象。

为此,他们还有人斥巨资亲自去上了网。

目的就是为了摸清网吧内的布局。

虽然这些法器固然厉害,但从今日开始,这些法器就好更换主人了。

这群杀手做了很多准备,甚至测试了今天的风向,包括这一次出动的八位杀手。

他们这次也算是对猎物,对死者生前最大的尊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