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一语道破关键,原来既没有水军,又没有足够横渡长江的船只(1 / 1)

加入书签

由于他们的船只不大,跟过往的船只外形差不多!

而且,一个个又寻常装扮,自然没有引起来对面采石元军的注意力。

父亲朱元璋他们愈发高兴,望着对面的采石议论纷纷。

迷信是封建时代人们的通病,传说集庆可是王气之地。

集庆路里面,紫金山纵横南北,恰似巨龙潜伏!

而石头山则临江陡峭,如虎盘踞!

这就是集庆城龙蟠虎踞的来历。

此外,在前方还有一条长江,背山面水,实在风水好得爆棚。

集庆城不仅是虎踞龙盘之地,而且帝王之气浓郁,非常适合作为都城。

……

众人说着说着,又回到了进攻集庆上面。

大将冯国胜上前俩步,立马弯腰作辑说道:“大哥,采石之外的集庆路不但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而且商业极其繁荣,富可敌国”

“更重要的,还有运河之利。”

“只要占领了集庆路,我们进可以北上,退可以固守集庆!”

“大哥,我们应该立即渡过长江,拿下采石,迅速占领集庆!”

此话一出,简直说到了父亲朱元璋的心里面,深深打动了他。

父亲朱元璋内心里面早打算进攻集庆,并且拿下它,作为自己稳固的地盘。

否则也不会拿下和州,将地盘向前推进了这么远!

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拿下来集庆路,作为日后问鼎天下的资本!

这时候,汤和徐达几个老兄弟们也看出了父亲朱元璋的意思,纷纷热情附和道。

“大哥,国胜说得没错,我们不如马上进攻集庆吧!”

“是啊!俺汤和也赞成。”

“俺徐达举双手同意。”

“只要大哥一声令下,我们马上就回去召集兵马,先拿下采石,再全力进攻集庆路,保证给大哥拿下来繁荣无比的集庆路。”

“到时候,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势力。”

朱元璋见兄弟们全部都同意,一个个还催他马上进兵,内心也是欢喜得很。

欢喜归欢喜,朱元璋并没有得意忘形,依旧心思慎密。

他知道这帮兄弟将军们都喜欢冲锋陷阵,好大喜功!

但是,他手底下的士兵大多都是穷苦出身,为了吃饱肚子和保护家园从军,没有多大志向。

所以,一开始就强攻集庆路的消息透露给普通士兵们,否则一定军心不稳!

先攻取长江对面的采石,继而拿下来不远的太平等重镇。

继而,集合水陆俩军同时进逼集庆城,迅速拿下来集庆城。

只是那些士兵们都是穷苦出身,一开始自然不愿意拿命死拼到底!

自然需要动一些儿小动作了。

朱元璋将拿下集庆路的决定告诉了好兄弟们,并且让他们转告其他将领们。

将军们必须做好随时进攻集庆路的准备。

至于那些士兵们先还是要蒙在鼓子里面,先不让他们知道。

等到采石拿下后,直接顺流而下,占据地理位置更重要的太平等地。

时机一成熟,水陆俩军齐发,杀向集庆城……

……

不得不说,父亲朱元璋的心机谋略超群,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他敏锐的察觉到将领们好大喜功,喜欢打硬仗,死战到底。

自然是功劳越多,战绩越大,他们越高兴!

但是,那些士兵们大多都是贫苦百姓出身,虽然训练有素,但是也难免有些顾忌。

所以,一开始自然不敢大举进攻集庆路,担心有去无回。

既然这样的话,先对他们隐瞒进攻集庆路的消息。

之后,等到顺利拿下采石太平等重镇,愈发逼近集庆城。

直接顺流而下,水陆大军同时逼近,杀向集庆。

……

此刻,船舱里面坐着的朱英见状,便是起身出去了。

前面,他第一次坐船,实在是有些晕船,便是去了船舱里面休息一会儿。

没办法的事情。

他第一次坐船。

而且,又是在波涛汹涌的长江江面上面。

但是,对于父亲朱元璋和将军们的那些对话可是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之所以亲临采石前线,就是要攻打它。

打算先打采石,然后顺流而下太平。

继而,水陆大军合围集庆城,共同夹击集庆,企图迅速拿下集庆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来集庆城,作为稳固的大本营。

十个和州加起来也不如一个集庆路!

但是,父亲朱元璋这边儿压根没有水军,难以横渡长江,抵达对面元军采石阵地。

和州这边儿的船只数量也非常有限,根本完成不了运送步军马军横渡长江的作战任务。

朱英偷听一番儿后,便感觉情况没有那么乐观!

所以,赶忙起身后,前去告诉他们实情。

想法不错,但是实际情况却有些骨感。

“父亲,此时不宜攻打采石,更不易攻打集庆路。”

“我们没有水军,运送将士们的船只也少得很!”

“所以,无法完成大军横渡长江的任务。”

朱英便是缓缓上前,说道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朱元璋本来兴高采烈,误以为拿下来集庆城指日可待。

没想到,孩儿朱英却向他泼了一盆子冷水。

闻言后,顿时犹如晴天霹雳,身体僵硬了几分。

汤和叔他们闻言后,也是大吃一惊,震惊不已!

本来,他们都想好拿下来集庆路了战术和计划。

结果,朱英突然从船舱走了出来,一语道破他们军队的窘境,原来他们没有水军,更加没有横渡长江的足够船只。

所以,就他们那些儿船只,根本运送不了数万大军抵达对面的采石阵地。

所以,一个个都震惊不已,争相望向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