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当众脱衣,不是微服私访吗!?(1 / 1)
历史书籍之所以将军机处的成立视为封建君主专制的顶点,并非仅仅因为那表面的谦卑礼仪。
真正的关键,在于军机大臣在制度上对皇权的绝对服从。
胡惟庸与李善长心中明了,自从徐达和常遇春攻下大都,朱元璋对宰相一职的存废便疑虑重重。
朱元璋甚至多次毫不避讳地质问李善长:
宰相之位,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
但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已变得无关紧要。
军机处的成立,预示着无论是宰相还是内阁,都无法再挑战皇权。
历来,宰相之所以能与皇权较劲,全因背后有整个文官集团作为支撑,那是一整套对抗皇权的治理机制。
而军机处的出现,却意味着一套全新的架构有能力取代文官集团,打破了他们长期对治理权的独占。
随着这一格局的颠覆,官员们将不得不卷入一场新的竞争,他们的升迁不再由阁部评价决定,而是完全依赖于皇帝的个人喜好。
这意味着,内阁和宰相的职能已被剥夺殆尽。
皇权的胜利来得轻而易举,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绝大多数的官员和权贵阶层,对这场变革竟然毫无知觉。
这是多么高明的手段,何等非凡的气魄!
沉默许久之后,李善长终于在中书省的沉寂中开口:
“惟庸,从现在起,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君主……”
朱元璋虽然素来以粗犷中不乏细腻著称,但这次的决策细节令人震惊。
突然。
李善长想起了昨日朝堂上的一幕,朱元璋突然决意对建州女真动武,而刘伯温却异常沉默。
难道朱元璋真的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点?
李善长心中不安,如果真有此事,那这位高人的见识必定深不可测!
不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弄清楚这位神秘人物到底是谁!
在清晨的朝会上,朝政事务刚刚告一段落。
随着朝阳缓缓升起,照亮了宏伟的宫殿。
御史言官们却还在絮絮叨叨地讨论着京城一寡妇夜晚遇采花贼的琐事。
朝堂上下,除了朱元璋龙颜不悦,其余官员都听得入神。
毕竟,吃瓜这件事,古今相通。
朱皇帝终于忍不住,眉头紧锁,大声喝止:
“够了!朝堂之上,岂是议论此事之地?”
那御史言官被吓得愣住,支支吾吾回答:
“皇上,没有了。”
朱元璋不耐烦地斥责:
“今后休得再将此类琐事扰我朝会。你若真关心,便娶了那寡妇,免得她再受骚扰。”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哄笑。
那御史却突然福至心灵,答道:
“臣,遵旨!”
这一反转,让原本嘲笑的百官们哑然失笑,场面一度尴尬。
朱皇帝见状,随即宣布散朝,不再理会众官的惊愕。
百官散去,唯有李善长留心观察,心中有所领悟,明白了朱元璋此举背后的深意。
散朝之后,他独自沉思,对皇上的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善长并未踏出宫门,反而转身朝向乾清宫。
他大声呼唤正在忙碌的朱元璋:
“陛下!”
李善长提出了一个请求:
“陛下可是要微服私访?可否让臣随行?”
他心中已有定计,既然昨日刘伯温得以伴随,自己应当也有此荣幸。
朱元璋沉思片刻,终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料,李善长竟当场开始脱去朝服,这一举动惊呆了路过的宫女们。
朱元璋见状,顿时惊讶发问:
“李先生,你这是作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