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小农经济与大明命运!(1 / 1)

加入书签

“没错,物理学。在这门学科中,你们可以找到所有你们寻求的答案。”

“马尔萨斯陷阱,实际上是在小农经济限制下社会发展的一个极限。”

“而如何跳出这个陷阱,物理学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

“若摒弃小农经济,便能跳脱出马尔萨斯的困境。”

话音未落,朱标便急切地插话:

“先生,何为小农经济?”

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可是关乎到大明帝国命运的重大议题!

而且,各种新词层出不穷。

求得知识,便是求得大明生存之道!

“小农经济,简言之,即以家庭为单元,从事的农业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经济形态。”

讲台下的学生们面露困惑,显然对这概念有些迷茫。

秦放轻叹一声,解释道:

“你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我朝或清朝时期的一个普通农户,其实,你们所在的村子也在实行小农经济。”

听到这里,朱标等人终于恍然大悟,但随即又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若放弃了小农经济,我们该如何填饱肚子?!”

朱樉在一旁嘟囔着:

“人都饿死了,还谈什么陷阱,连馅饼都没用了……”

朱樉的话让朱元璋心中一阵火大,真想冲进去给他点颜色看看。

秦放却依旧保持着微笑,从容回答:

“放弃小农经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农业本身。”

“一旦实现农业机械化,原本需要整个村子劳动力才能耕作的土地,将来只需一户人家便能承担。”

“而农业机械化,正是物理学在实践中的运用!”

“物理学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鲁班大师。”

朱标目瞪口呆地盯着秦放,忍不住发问:

“先生,鲁班?他难道不是一位木匠吗?”

自从得知大明未来将出现一位木匠出身的皇帝,朱家父子对“木匠”这个词变得异常敏感,仿佛这个词就是针对他们的侮辱。

秦放轻轻点头,不以为意地回答:

“是,但也不尽然。木匠其实只是接触到了物理学的初步知识。”

随后,秦放在黑板上展示了一幅草图。

一台畜力收割机。

周围的学生们面面相觑,满是不解。

他们好奇地问:

“先生,这是何物?”

秦放解释道:

“这是走向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畜力收割机。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你们课后可以尝试动手制作。”

话音未落,朱标突然站起来,急切地问:

“秦先生,请恕学生无礼,但我还是想知道,这堂课与小农经济或者大明的衰亡有何关联?”

旁听的朱元璋紧张得几乎要叫出声来,担心秦放会因为朱标的失言而拒绝继续教学。

然而,秦放并未在意,对于敢于提问的朱标,他其实颇感欣赏。

毕竟敢于表达疑问的学生远比那些把问题藏在心中的学生来得优秀。

秦放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而是继续他的教学。

秦放脸上挂着温文的微笑,质疑道:

“那么,朱标,你觉得‘勤能致富’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当然正确,这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智慧。”

朱标自信回答道。

秦放的笑容愈发深刻,他接着看向朱标,语气坚定地说:

“我今天要教给你的,是这句话的错误之处,它不但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它违背科学,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的话刚落地,门外的朱元璋不由得愕然。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秦放,仿佛第一次见到这个人。

在朱元璋的记忆中,秦放一直是那位以身作则,教导他的儿子们如同己出的长者。

假如一开始秦放就发表这样的言论,恐怕朱元璋早已将他投入监狱,严刑逼供了。

课堂上的王子们也全都愣住了,困惑地看着秦放。

朱标听后,一脸茫然,怀疑地追问: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追求安逸,厌恶劳动吗?”

秦放轻轻摇头,反问:

“世界上难道只有勤劳与懒惰这两个极端吗?”

“生产的首要因素,并非勤劳,而是生产力!”

“真正的富裕,源自于资源的充足、底蕴的深厚和广泛的积累。”

“如果条件相同,你的勤劳当然能够使你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成果。”

“那么,如果你们处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呢?”

“你,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即便你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直至力竭倒在这片土地上,也无法超越那些先进生产力的成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