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让我组建一支小部队(1 / 1)

加入书签

霍光碰了个大钉子,回来以后对着张世安发着牢骚。

“这太后也学会了敷衍了事,我就是想利用王太后的名声,找个借口把刘贺换下而已。

反而说什么更换皇帝,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这不是废话吗?

我跟你请示,不过是表面客气而已。

让我私下跟刘贺打招呼,门儿都没有

就凭他所犯的罪行,我贬他是小事儿,着急了我要他的命。”

张世安劝着霍光。

“太后为什么不着急?因为没有牵涉到个人的利益,所以才想当一个大好人。

我料定司马彦绝不会怀好意,还有那个失踪的赵廷举。

背地里又不知在搞什么阴谋诡计,估计想对咱们下手,他还差远了。

肯定这主意又打在太后身上,你等着瞧吧。

咱们现在是静观其变,我可以预测,到时候太后主动会找到咱们头上,让咱们铲除刘贺。”

霍光看着张世安那副自信的样子,焦躁的心情,稍微缓解了一点。

“好像你能掐会算,一副不着急的样子。

说实在的我早想好了,如果太后再不同意,我直接甩开她。

公开处理刘贺,我看满朝文武大臣哪个敢公开反对。”

张世安懒得再解释,因为他穿越过来了,早就在刘贺的棺材里,发现太后亲自下的罪己诏书。

这刘贺以海昏侯的身世去世的,临死的时候还把太后的罪己诏带在身边。

这说明了什么?

刘贺接受了教训,度过一段平民的生活,让他意识到,做人不可以狂妄。

死后留下遗嘱,就把太后的罪己诏书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再犯任何错误。

赵廷举按照刘贺的吩咐,密密的潜出京城。

这一次暗杀没有成功,他总结了经验教训,同时想着如何破解王猛和赵虎的招式!

司马彦又想出一个计策,他总结了失败的过程。

“陛下,我已经想好了。

目前以我们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霍光,也没有实力将霍光和张世安捉拿到案。

既然如此,我们索性换个目标。

我琢磨着对现在的皇太后动手。

到时候陛下以你的名义,派赵廷举保护皇太后。

赵廷举你马上出京城,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建设一支精悍的小队伍,人数在200人左右。”

刘贺满怀疑惑的看着司马彦,同时问着。

“我实在搞不清楚,你为什么要保护皇太后。

这皇太后是居住在深宫后院,手中又没有实权,你搞什么名堂?”

司马彦踌躇满志解释道。

“这正是最高明的一招。

有了皇太后作为人质,霍光就不敢对咱们动手,怕伤了太后的性命。

一旦太后出任何一点事情,那么满朝文武大臣,就会自然而然的,一起反对霍光的莽撞行为。

更何况我猜测霍光这个人,投鼠忌器,不得不对咱们虚与委蛇。

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稳固当前的形势,就不愁想出办法,慢慢的削弱霍光的兵权。”

刘贺听到司马彦的解释,仔细一琢磨,确实说的有道理。

这正是霍光的一个软肋,因为皇太后也是霍光的家族人。

赵廷举走在大道上心灰意冷,同时感觉到司马彦太狡猾了。

自己躲在后头,摇着羽毛扇,把那些难以实现的事情直接推给自己。

赤手空拳,让我到外头招兵买马,建设一支小队伍,那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虽然刘贺为为了让他行动方便,给他写了一封密诏,让他一路活动着看看。

哪个地方的兵马将军,能被他说动,把这只兵马拉拢为己用。

可以说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所有当地的驻军,那些头目们都是霍光的爪牙。

你敢保定自己的密诏亮出来以后,那些当地的将军就会背叛霍光

这简直是孩子的想法,太天真了。

霍光是什么人?那是堂堂有名,霍去病大将军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霍去病是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他扫荡了匈奴,扩大了朝廷的疆土。

是霍去病亲自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强悍的队伍。

随着和平的到来,各个主要城镇的将领,都是霍将军的将军的嫡系。

随着霍去病的去世,这些将军们一起追随着霍光。

赵廷举漫无目标的走着,随随便便找一个城镇住了下来,是否被发现跟踪。

事实证明一切平安无事。

今天这座城市显得格外的繁华,那是一个少有的大城市,他决定到这将军府内闯一闯。

同时想象着,如果拿出当今皇帝的密诏,这个将军会对秘诏,有什么样的态度?

将军府门跟前占了八个身材高大的士兵,显得威风凛凛。

朝廷举客气的对着守卫说。

“我是当今陛下侍卫长,我有急事想见你们的将军,能否通报一下?”

其中一个显然是头领,上下打令的赵廷举,。

“你作为皇帝的侍卫,不老老实伺候皇帝,跑到我们这里干什么?

大将军事务繁忙,岂是你说见就能见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