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未雨绸缪(1 / 1)

加入书签

刘询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孤单,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胆战心惊。

这皇帝当的如此辛苦,没有一点快乐之感。

在当老百姓的时候,虽然为了每天生活要辛苦一点,但是三五个好友聚在一块,喝酒谈天说地,是何等的惬意。

作为一个老百姓,可以对朝廷上的政务,指指点点。

说一些自己的不满意之处,也可以发一些牢骚,或者背后偷偷的骂上几句皇帝。

在他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把自己认为是皇家的正规子孙。

今天猛然当了皇帝,这才感觉到头疼,每一句话都要慎重的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更让刘询觉得难受的是,自己本来已经有了想法,可是又不敢说出来。

如果他显得精明,既然是压倒霍光,那就是面临的被贬为平民的下场,刘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时他才感觉到,为什么路上张世安告诉他一个字忍。

这一个字意义非凡,直接点透了,如何忍耐。

刘询感觉到,张世安是辅佐自己的必要之重臣。

如果从根本上把这个霍光彻底的干掉,自己能有多大的把握。

可以说满朝文武大臣,有一半儿都是霍光的党羽。

如果仅仅处理霍光一个人,那是很容易的,随便下令就可以把他扔到牢里。

可是这个命令下了去之后,这些人能够听他的吗,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

霍光手下的党羽会拼命的反抗,更何况霍光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如何对待霍光这个问题,看来私下里还要偷偷的请教张世安。

张世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在向着自己。

今天又是开始照例上朝了,这霍光简单的说了两句话。

“今天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我想陪同陛下一起去拜祭高庙。”

刘询知道,拜祭高庙的重要意义。

那就是向天下人证明,我是皇帝的正式子孙,才有资格来拜祭自己的祖宗。

同时刘询深深的知道,由霍光陪同,就等于间接的向天下人炫耀着,只有我霍光才有资格,陪着皇帝亲自去拜祭。

刘询虽然坐着龙辇走在最前面,而紧跟其后的霍光是骑着马,但是让他感觉到一种坐卧不安的感觉。

就好像后背上扎了一把盲刺,让他感到又痒痒又疼痛,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刘询于是试探的命令,马上停下来,找了个借口说道。

“可能我是心里不诚实,没有提前沐浴。

这一路走来只感觉到头疼脑热,可能先帝怪罪下来,嫌我不虔诚。

不如我回去以后,沐浴吃斋,过两天以后再亲自去拜祭高庙。”

霍光仰天大笑。

“陛下的身体如此之差,这怎么能行呢?

既然如此,就改天再来拜祭吧,这日子有你随便定。”

刘询趁机说道。

“过两天我身体恢复了,就亲自去拜祭高庙。

可是朝廷的事务又繁杂,总不能把这事情扔下不去处理。

所以我希望由霍光大将军,你代替我的名义处理朝廷的政务。

这一天,就由张世安陪同着我,去拜祭我祖宗吧。”

刘询的意思带有一种试探,那就是看霍光有没有提防之心。

利用这个机会,就想私下和张世安,彻底的交流一下。

如果能拉拢张世安,站在自己这一边,那是最好的事情了。

果然这霍光爽快的同意了。

刘询为了表演的真实,回去以后马上命令太监,给自己熬了姜汤喝了下去,并且声称要盖着被子发汗。

接来的两天他并没有上朝廷,只是推脱有病。

特意让太监送了一道旨意,因病不能处理朝廷事务,就由霍光将军代替自己。

希望百官们服从霍光的指挥,霍光的意见,就代表我的旨意。

三天后刘询病好了,今天他要亲自拜祭高庙,这一次是由张世安亲自陪同。

皇帝家的高庙显得威严,有专职的人员,负责每天的祭拜。

刘询三叩五拜,然后让所有的人退下,单独留下张世安。

刘询恭恭敬敬的对着张世安说道。

“多亏你张世安,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要隐忍。

亲临朝廷处理政务,让我知道了,霍光是一个把握朝廷的人,是一个无可代替的人。

我现在还不明白,如何处理这霍光。

这种情况长期处一下,我就等于一个傀儡,真正的大权都属于霍光,我怎么办?

我之所以对你推心置腹,就是因为我出于对你的信任,你要想告诉霍光,那么我也认了。”

刘询是经过多日思考,下定决心今天才摊牌的,反正成不成就在此一举。

张世安一改以往的气焰,此时恭恭敬敬的对着刘氏说道。

“陛下,我之所以对霍光尊敬,那也是迫不得已。

我告诉陛下一个秘密,霍光的身体并不太好。

我估计活不了几年,希望陛下隐忍。

就是在等候时机,等他死后,再慢慢动手,彻底铲除霍光的余党。

这段时间内,陛下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能露出一点儿掌管大权的迹象,这一点请陛下切记切记。”

刘询听到张世安的表态,这颗悬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有了张世安的帮忙,这个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他可以私下里联络一些重臣,形成自己的小班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