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内阁制约皇权(1 / 1)
“哎呀,这侍卫脸上的胡子都看着这么清楚?”
“哈哈,好玩,真好玩,太好玩儿了。”
朱元璋也被千里镜吸引了,玩的爱不释手。
“父皇,这千里镜制作不易,姜先生只做了这一支,送给我了。”
“嗯,放心吧,我不会抢你的东西的,姜先生不是说了吗,他也会送我一支千里镜的。”
朱棣讪讪笑道:“儿臣没有这意思,姜先生说这几日都在家做千里镜,等做完了再让我们过去。”
“嗯,很好,就最近就不要打扰他了。”
朱元璋看着朱棣:“对了,这千里镜看的这么远,这么清楚,那么在草原上,是不是就可以提前看到北元余孽了?”
“哈哈,父皇英明神武,这千里镜的确能看到,我昨天拿到校场已经试过了,骑着马,拿着千里镜,能提前看到敌方行动。”
“所以我打算等姜先生做的多了,把千里镜拿到军中去使用,这样,咱们大军北伐草原,就可以料敌先机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我儿雄韬伟略,是标准的军师奇才,这样,等姜先生千里镜做好了,你去和姜先生谈谈,成批量的制作,价格好商量。”
“制作好了,优先用于北伐大军,就由你当统帅,消灭北元余孽。”
朱棣非常高兴:“谢父皇,儿臣遵旨。”
朱棣告别父亲,朱元璋又在思考内阁制。
想起来就笑,这个内阁制太完美了,直接就把自己的烦恼解决了,最近总是感觉到很奇怪。
一有什么问题,姜诚那边直接就有答案,自己瞌睡了,姜诚送枕头。
他简直就是自己的福星,肯定是天上派下来帮助自己的,一定是这样。
朱元璋对自己的想法很满意。
第二天上朝。
朱元璋直接就宣布了,自己要废除丞相制。
“诸位爱卿,胡惟庸谋反一案,证据确凿,当诛九族,丞相一职空缺,朕就不打算让其他人当丞相了。”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不知道朱元璋什么意思。
什么叫不打算让其他人当丞相了?难道丞相之位要一直空缺下去吗?
正当大家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暴雷了。
“朕打算废除丞相制,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丞相了。”
哗!!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议论纷纷。
“废除丞相制?这怎么可能?废除了丞相,谁处理政务啊?”
“对啊,把丞相制废除了,不再设立丞相,那朝廷那么多事,怎么处理啊?”
“陛下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太痛恨胡惟庸了,所以说了些狠话?”
“这谁知道呢,胡惟庸是该死,但是也不至于把丞相制废除吧?”
“是啊,胡惟庸不当人子成了反贼,丢失为臣的本分,也不能认为所有的丞相都是反贼吧?”
“对啊,这天底下这么多人呢,肯定有人适合当丞相啊,陛下这是过于气愤了。”
“咱们劝劝陛下吧,没了丞相,肯定就乱套了。”
“好,我等劝劝陛下。”
“你先上。”
“不,你先上,我跟着。”
“不,我位低职卑,还是你先上吧。”
大臣们推推搡搡,像菜市场一样乱嗡嗡的。
朱元璋微笑看着大臣们的囧样,很是开心。
“哼,我要让你们永远都得不到丞相职位,让你们见识见识内阁制的厉害。”
朱元璋示意一下锦衣卫。
宫殿之中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抬手挥鞭。
啪的一声。
“肃静。”
大臣们立马安静下来,低眉顺目,很是乖巧。
朱元璋说道:“朕废除了丞相制,从此以后没有了丞相,那么政务该怎么办?”
“朕设立了内阁制,从此丞相的事全部由内阁处理。”
“内阁制?什么是内阁制?”
“我不知道啊,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内阁制?听都没听过,这是什么制度啊?”
“看样子,这是陛下蓄谋已久了,肯定是早就想好了内阁制,所以把胡惟庸干掉了。”
“嘘,慎言啊,怎么可以在朝堂上说陛下呢?”
说话的官员赶紧闭嘴,生怕被锦衣卫听到。
官员们的讨论顿时让朝堂上又出现了嗡嗡声。
不过这次的嗡嗡声,朱元璋很是喜欢,他就喜欢把官员们玩弄于鼓掌之间。
“好了,别再争论了,朕给大家讲讲内阁制。”
朱元璋把内阁制讲了出来,大臣们听得暗暗心惊。
没想到啊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英明,困扰千百年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到这里竟然没有了。
“陛下竟然把决策权收回去了?”
“是啊,只保留了议政权,这内阁制就是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了。”
“一分为三,决策权属于陛下,议政权属于内阁,行政权属于六部,真是英明啊。”
“唉!看来丞相制确实不可能存在了。”
大家被内阁制彻底的征服了,佩服的五体投地。
看着大臣们的神情,朱元璋很是高兴。
“好了,众位爱情,从此以后,大明就没有了丞相,有的就是内阁,我会选六人进入内阁,充当阁员,以作议政。”
“陛下英明。”
所有官员对朱元璋拍马屁。
退朝之后,朱元璋已经拟定好了内阁成员。
一共六个人,六人都是从六部挑选出来的,他们是从底层做起的小官员,对各自的领域非常有经验。
六个人组成了大明朝的第一届内阁。
从此,内阁制正式登场。
影响华夏变化的内阁制出现了,这个制度改变了权力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制慢慢也在演变,变得更加完善。
大明的权力,不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内阁制慢慢变成大明的权力中心。
内阁制也诞生内阁首辅一职,内阁首辅由内阁选举产生,皇帝任命之后才算合法。
而皇帝没有选择权,只有抉择权,但是后期的大明皇帝,几乎放弃了抉择权,因为这玩意儿就是个象征意义,没人当真。
内阁首辅也成了文官之首,比丞相的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阁有封驳皇帝圣旨的权力,而七品给事中有封驳内阁的权力。
大家互相制约,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立。
……
第四章,求大家的鲜花和评价票,谢谢大家了,已经一点半了,早点睡吧,不要熬夜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