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被姜诚的智慧震惊了,鼓掌佩服(1 / 1)
“丞相的权力太大了,而且最终还是会对皇帝的皇权造成威胁。”
“历朝历代,都有丞相将权力揽在自己手中,造成整个朝堂的风向都是由丞相来把握的局面。”
“例如汉朝的丞相霍光、董卓、曹操、司马懿,唐朝的丞相杨国忠、李林甫,宋朝的蔡京、秦桧等等。”
“他们都是权倾朝野,威胁皇帝,甚至废立皇帝。”
“前朝丞相权力势力盖过皇帝,祸乱朝纲、干扰国家正常运转的先例在此,元朝灭亡的教训,再加上陛下本身多疑、不信任任何人的性格,使得陛下对丞相制深恶痛绝。”
“陛下建立大明之后,几任丞相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想方设法要废除这个多年来牵制皇帝的丞相制度。”
“而胡惟庸就是直接的导火索,他的谋反,使陛下有了名正言顺地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
好家伙,直接说自己的父皇生性多疑,这个姜先生真是胆大包天啊。
不过姜先生的确把父皇的情况说的非常通透,甚至比自己这些当儿子的还了解。
朱棣问道:“先生,您说的内阁制就是父皇废除丞相制之后的制度吗?”
姜诚很欣慰的看着朱棣,毕竟这个制度也是朱棣创建的。
“是的,内阁制弥补了丞相制的缺点,而且还比丞相制更加的优越。”
此话一说,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知道内阁制怎么比丞相制更好。
“内阁制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大概六七八个人吧,人多了大家就可以对政策进行投票,不再是由丞相一人决定。”
“而且内阁制把丞相的决策权分给了皇帝,只留下了议政权,行政权给了六部。”
“各省分三司,司法、行政和军事,三司直接对六部负责。”
“这样,陛下掌握了内阁,就掌握了全国,权力比以前更大了。”
众王听了深受震撼,这个消息真是劲爆啊。
“听姜先生一说,从此之后就没有丞相了。”
“是啊,而且姜先生说的这个内阁制听起来,非常的好啊。”
“对,比丞相更加优越,哈哈。”
皇子们也听不出来好坏,只是拍姜诚的马屁。
只有朱棣听得很清楚,知道内阁制的优越。
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而内阁制,没有决策权,只有议政权,他们就像是皇帝的智囊一样,出谋划策,这样,政务即便再繁忙,内阁也能帮助皇帝处理。
处理完了,交由皇帝决策,决策之后,交由六部执行。
真是个好制度啊!
朱棣微笑道:“姜先生真是满腹经纶,才华盖世啊。”
“延续了华夏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姜先生立马就能破解了,设置了内阁制,姜先生请受我一拜。”
朱棣学着朱标的动作,对姜诚躬身拜礼。
其他亲王有样学样,知道姜诚的确是大才子,都很佩服。
姜诚扶起众人:“殿下不必客气,我之前说了,觉得好呢就给我鼓掌,我很喜欢得到大家的认可,鼓掌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家听了,都纷纷鼓掌,虽然不习惯,但是只要姜先生喜欢,就一定要去做。
对于内阁制,姜诚没有把内阁首辅说出来,因为内阁首辅是内阁制完善的产物。
内阁制会经过时间的磨练,完善自己,内阁首辅也肯定会有。
当然,内阁首辅的权力和丞相不相上下,甚至比丞相的权力还要大。
只是内阁首辅也有被制约的权力,就是给事中的封驳权。
只要七品给事中觉得你这个政策不行,就可以封驳,是专门对付内阁首辅的。
只是这个给事中以后再说。
众亲王对姜诚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简直就是神人啊。
姜诚享受着六位亲王的掌声,心情很高兴。
“今日就到此为止吧,我这几天忙着做千里镜,大概一周后做完,给诸位殿下使用,顺便多做一支,由诸位殿下转送给陛下吧。”
“哈哈,姜先生真是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我一直惦记着千里镜呢。”
“好的,那我们不打扰姜先生了。”
“嗯,等做好了,你们再来,我还有要事和你们商量。”
六位亲王告别姜诚,回到了皇宫。
姜诚继续在家做千里镜,一个人做这个东西太费时间了,所以需要人帮助。
但是自己现在不可能找得到帮手,即便找到了,技术也保护不了,现在也没有知识产权,如果让外人帮助了,自己就不会从千里镜上得利了。
到现在,也就只有燕王朱棣对千里镜了解它的价值,其他亲王纯粹就是玩玩。
要想依靠千里镜赚钱,只能依靠朱棣了。
所以姜诚现在要多做几只,只能送给亲王殿下,得到他们的帮助,自己才能依靠千里镜发财。
以后还会有其他的发明,诸如四轮马车(我国古代没有四轮马车是因为转向问题解决不了,所以都是两轮马车)、精盐、白糖、钢铁、燧发枪等等。
这些东西都能发财,但必须是要有靠山,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现在自己最大的靠山就是这些亲王们,所以现在姜诚才会去买房子买材料,做实验,赶紧把东西制造出来。
……
皇子们回了宫,朱棣马上就找到了朱元璋,向父亲讲述了内阁制。
听闻内阁制的优点之后,朱元璋一下子就想到了姜诚。
“是不是姜先生的想的注意?”
“是的父皇,姜先生有大才,通过胡惟庸被抓进大牢,就知道了您要废除丞相制,所以姜先生今天给我们讲了内阁制。”
朱元璋深思片刻,赞叹道:“这位姜先生真是大明的福星啊,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
“是啊父皇,姜先生最近在制作千里镜,他说做好了送您一支。”
“哦?千里镜?什么是千里镜?”
说着朱棣就把千里镜拿出来,给朱元璋看看,教朱元璋怎么使用千里镜。
朱元璋拿着千里镜,按照说明朝宫外看去。
“哇呵,怎么看的这么远啊?这宫女太监好像就在眼前了。”
……
第三章,求大家支持一下,想要鲜花和评价票,躬身拜谢各位读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