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 后怕的祖龙,高要的见解(1 / 1)

加入书签

嬴政长舒口气。

完成了一桩心愿。

此刻嬴政脚边放着的,是高要准备好的一套崭新的玻璃杯。

可以随时带走。

而且还是嬴政仔细挑选过的。

选出了品相最好的几个。

对于嬴政的行为。

高要毫不在意。

玻璃杯而已,也就对方没见过,所以才会当个宝。

自己把玻璃杯做出来。

也就是用起来方便而已。

说到底,这就不是什么贵重之物。

而且高要自己也能理解嬴政表现出来的那种爱不释手。

毕竟自己也曾有过这种心情。

所以。

成人之美呗。

不是在高要自己这里。

穷尽天下。

嬴政还真找不到这同款的玻璃杯具。

心情大好的嬴政端起茶就饮。

此刻除了这个环境带来的那种悠闲,惬意。

还有得到至宝的喜悦。

看着面前的高要。

嬴政倒是越来越满意了。

不时的和高要闲聊着,诸如公子哪里人士之类的话语。

高要也是应对自如。

有段时日没有和外人接触了。

高要也不介意和别人聊聊天。

不过嬴政明白。

这样的闲适的时间,自己也享受不了太久的。

家国天下,哪里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决定。

嬴政苦笑着摇了摇头。

也仅半日而已。

回去了宫殿。

嬴政就要变回那个埋头政务,苦闷不堪的自己了。

不过。

嬴政此刻却突然心血来潮。

想要考校考校面前的高要。

不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

对于家国天下大势,是个什么看法。

这个年轻人和自己也算对脾气。

如果高要真的表现出了才学,有治世之能。

自己肯定不吝帮其一把。

也算回报了,高要的赠宝之恩。

就算对方没有任何才能,那也无所谓。

自己出来的初衷。

本就是散心而已。

现在得了这琉璃杯,已是意外之喜了。

想到这里,嬴政开口道。

“我倒是想问问,公子对这当今天下大势,对我们的皇帝,是个什么看法。”

听到这个话题。

高要笑了。

这不是曾经自己和萧何、崔文子说过的话题嘛。

自己用这个说法。

说服了萧何成为自己的小弟。

说服了崔文子为自己炼出了不死药。

果然这个时代。

有识之士的眼光,基本都着眼于这里。

不过大秦现在的情况。

也确实不妙。

有识之士们,都能看得出大秦乱象四起的各种征召了。

一旦社会乱起来。

最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有权有势的人。

所以这些有识之士,个个都关注着天下大势,也属正常。

毕竟这,可能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

摇了摇头,高要开口道:“不谈也罢。”

嗯?

这是怎么说话的!

还没有人敢拒绝寡人的问话。

年轻人,你可知道,寡人不高兴,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嬴政当即有点怒意。

不过一旁的太监拼了命的,对着嬴政的方向。

又是摇头,又是眨眼。

嬴政才恍然,自己根本没暴露身份。

对方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君王。

更不会想到君王一怒的道理了。

于是嬴政压下火气,问道。

“何出此言?”

高要按照自己一贯以来的想法,开口道。

“当今始皇帝,要说功盖千秋也不为过,毕竟千年以来,第一次大一统。”

这话说的,倒是真心实意。

嬴政能看出来高要言语里的真诚。

而高要,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始皇的功绩,自不必说。

横扫八荒,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将整个大秦凝聚在一起,能让整个大秦的经济、文化更快发展。

抵御外敌,开疆拓土。

哪一件不是影响深远。

可以说。

后世的帝王,完成了上述的其中之一,就已经是难得的明君了。

千古一帝,功盖千秋。

这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所以高要的赞叹,也确实是发自内心。

这般夸赞下来。

嬴政的脸色。

当即好了不少。

旁边的太监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高要喝下口茶,接着说道。

“但是,大秦懂得如何打天下,却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

“现今天下,各地纷乱四起。”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天下的百姓,并没有比以前活的好上多少。”

太监脸都苦了起来。

这位公子你是何必呢。

咱家陛下刚缓过来。

你又说这不受听的。

只希望陛下不要发火吧!

唉。

叹了口气。

太监也知道不能怪罪面前这个公子。

毕竟这个公子并不知道。

话题的主人公,就坐在了面前。

只能期望。

陛下不知者不罪了吧。

这太监也不是真的为高要担心。

只是担心自己,被高要牵连到。

但让太监没想到的是。

嬴政居然没有生气,而是陷入了深思。

此刻嬴政在想的是。

是不是自己已经太久没有看到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了。

嬴政根本不知道高要说的这些情况。

这个年轻人也没必要骗自己。

毕竟,这个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嬴政还想听听,这位年轻人有什么看法。

“公子继续。”

“而且,始皇帝眼界有限,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

高要的话,恰似一道惊雷。

劈的主仆两人外焦里嫩。

完了完了。

太监一脸的生无可恋。

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个公子是如此的不怕死。

别说自家陛下就在面前听着了。

哪怕就是陛下没听到。

这话传出去了。

这位公子也不会有好下场。

更不必说。

陛下就在这里,亲耳听到了这个人的大不敬之语。

这下,自己铁定是要被牵连的了。

而正如这个太监预料的。

嬴政现在十分生气。

居然有人说自己眼界有限?

自己可是一统天下的一国之君。

什么事情不知道,什么自己没有见过!

还说自己不知道天下之大?

笑话!

目之所及,不都已经是寡人的地盘了吗?

难不成,这普天之下,还有寡人不知道的地方?

怎么可能!

嬴政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反驳道。

“这话从何说起?”

没有就始皇帝的眼界问题继续说下去。

系统给的那张世界地图。

自己可是随身带着呢。

争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高要先从大秦的问题,说起。

“说如今始皇帝还活着,用法家严刑酷吏治理天下,天下百姓积怨已深。”

嬴政眉头皱了起来。

不太认可。

法家的制度。

从诸侯并存那时候的秦国开始。

就一直沿用。

这个制度,让秦国不断国富兵强,最后打下了天下。

现在继续依照这个制度来治理天下。

至少在今天之前的嬴政,是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有问题,当年的秦国,是不可能一步步成为今天的大秦的。

眼前这人,三言两语,就要否定法家制度的功绩。

那不可能!

姑且听之,看看这人还有什么能说的。

就是现在嬴政心里的想法。

关于高要对法家的抨击。

嬴政根本不认可。

看到嬴政的脸色。

高要如何不明白,对方下意识的在抗拒自己的观点。

这种情况,高要完全能够理解。

法家从秦国开始,就一直牢牢的扎根在秦国的社会。

法家的制度,和秦国相辅相成。

不仅深入了每一个秦人的思想。

也是现今这个大秦的建朝基石。

所以,要让现在的大秦人,否定这个助他们一统天下的功臣。

大秦人潜意识都会抗拒。

高要回忆了一下之前。

用自己在沛县的亲身见闻,举了个例子。

“之前在沛县,我就看到一个事情。”

“当地百姓年年服徭役。”

“有时候一个村子里只有一百多个男丁,上面却要他们凑齐两百个人服徭役,怎么凑?”

高要摇了摇头。

这答案显而易见啊。

“凑不出来!”

“于是就会连坐,全部杀死。”

嬴政认真的听着。

听到高要说道这里的时候。

嬴政脸色开始不对了。

如果有大臣告知。

有徭役五万,其中十中有一,死了。

嬴政内心不会有任何波动。

因为五万这数字很大。

死了十分之一。

那还有十分之九呢。

死去的那些并不算什么。

嬴政能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个数字构成的内容。

其实这也不能怪嬴政。

其实换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

在百姓的命运,一切都已经数据化呈现在竹简上的时候。

那就只是一串数字。

没有谁会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后。

还会去思考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的是多么沉甸甸的东西。

但是一旦这些数据,具象化出来。

就会变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就像高要举得这个例子。

村子里一共一百多个男丁。

而征召的数量是两百个男丁。

那么这个村子就要倾家荡产去买人凑数。

而凑不够的结果,就是连坐,全部杀死。

当这个村子里的男丁,都死掉之后呢?

老弱妇孺怎么办。

主要劳动力死了。

这些剩余的人,又该拿什么生活呢?

听到这里,嬴政的脸色都已经有了一丝丝苍白。

嬴政是何等聪明人也。

如何看不出这样下去的结果。

只是高要先一步说了出来。

“等到始皇帝崩了,天下将会狼烟四起,天下皆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