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二章 祖龙人傻了,还可以这样?(1 / 1)

加入书签

这!!!

是我能听的内容吗?

你小子当着始皇帝的面,咒始皇帝要崩了?

大胆!

内心惶恐不安的太监忍不住了。

想要开口呵止高要。

这时。

嬴政的目光扫视过来。

对着太监,轻轻摇了摇头。

意思很明显。

稍安勿躁!

太监眨了眨眼睛。

乖巧的低下了头。

自家陛下都不生气。

自己肯定不能不懂事。

而听到了高要说的话。

嬴政也是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生气高要说出自己要崩了这种大逆不道之言。

而是开始设想,高要做出的假设到底合不合理。

对于高要提出来的假设。

嬴政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服气。

自己都打下来了。

自己的后人连守都守不住吗?

过了一会。

冷静下来的嬴政内心一声长叹。

同时对高要的才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面前这年轻人,倒是真的懂这天下大势啊。

不仅句句都说到了重点。

分析的也是无比透彻。

这些年。

嬴政一统天下之后。

反而陷入了迷茫。

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理这诺大的大秦了。

只能经常东巡,看一看这自己打下来的大好河山。

看到了自己创造的这些丰功伟绩之后。

自己沉闷无比的内心,才逐渐得到了缓解。

可也是这一次次东巡之中,一想到这偌大山河,尽归己有。

嬴政的内心,开始了丝丝膨胀。

就连自己东巡中看到的些许问题。

自己都认为瑕不掩瑜。

选择忽视掉了。

渐渐的。

嬴政在过往的功绩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沉浸在自己的不世之功中,不能自拔。

而现在。

高要的话语。

仿佛晨钟暮鼓,轰然响彻嬴政的心间。

让嬴政从自己的安逸窝中走了出来。

霎时间幡然醒悟。

而后就是冷汗直流!

嬴政注视着面前的,依然云淡风轻的高要。

终于意识到了此人的不凡。

一般人,对世事能有如此透彻的视角?

更不用说后面还做出了无限接近于真实的预判。

“那么,高公子以为,这天下又该如何治理呢?”

也是说的口渴。

高要端起玻璃杯,小啜一口,润了润嗓子。

看了眼对面的嬴政。

自己面前这人倒是真的想要做一番事业的。

也不卖关子,接着说道:“其实治理天下很简单,无非四个字,外儒内法!”

“外儒内法?”

嬴政喃喃道。

似懂非懂。

高要看了眼对方的神色。

知道对方没有十分明白。

解释道:“对天下百姓,以儒家的仁孝治理,百姓将这仁孝装在心里,这天下就乱不了。”

嗯,有道理。

嬴政点了点头。

更期待高要接下来的话语。

“对百官,用法家严法治理,让其在做事之时,牢牢记住,代表法制的剑时时刻刻悬在头顶之上,不可行违法乱纪之事。”

善。

大善。

嬴政心里激动。

这治国方略,从面前这年轻人嘴里这么直接了当、轻描淡写的就说了出来。

但就这么发人深省。

高要的意思很简单。

法制的苛刻不该对百姓。

而是应该针对那些手握权力的人。

旁边的太监看到了自家陛下面容中,隐隐透出来的激动。

松了一口气。

仅仅几个时辰。

这个太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般。

没有一刻是安定下来的。

高要没有继续说,给了对方些许的消化时间。

这些话,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所以自己也不怕这话被传出去,始皇帝听了会怪罪自己。

如果这些话,能由面前这个一眼望去就身份不凡的人,传到始皇帝的耳朵里。

给秦朝现在的局面。

带来了一些些改变。

这也是高要喜闻乐见的事情。

自己也算是为这泱泱百姓,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里屋。

透过窗户。

虞姬静静的看着自己相公风轻云淡的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

嘴角带笑,眉目含情。

虞姬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相公对面那人情绪的变化。

一开始,那领头那人面色还有不愉或者不忿的神色。

可是在自己相公的讲解下。

渐渐的。

这领头那人的面色。

逐渐变成了信服和肯定。

看到这个转变。

一旁旁观的虞姬内心叹服道。

相公真是......厉害呢。

然后叹服,又变成了骄傲。

这,就是她虞姬的相公。

虞姬有一种,自己相公这块金子。

终于发光了,而且被别人看到了的感觉。

哪怕只是两个陌生人面前。

此刻这虞姬突然想让这天下之人都看看。

她虞姬的相公,是何等的英雄人物。

“公子所言,有理有据。”

嬴政服气了。

高要摇了摇头,叹气道。

“只是这方略,还有一个致命的隐患。”

嬴政连忙追问道:“是何隐患?”

这方略自己听了。

没有问题啊。

如果真的有什么致命的隐患的话。

那么这方略。

自己是万万不能拿来用的!

高要道出了自己的担心:“听说如今的始皇帝,焚书坑儒,似乎对儒家成见颇深,难啊!”

呼!

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

嬴政不以为然的出了一口气。

对方眼里,核心的问题在于自己对儒家的态度。

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

这个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

而且,这天下人,对寡人误会颇深啊。

嬴政摇了摇头。

“公子有所误解也是正常的。”

“这事隐情,我倒是颇为了解。”

“始皇帝下令坑杀的并非儒生,而是那些欺骗他的方士。”

“而其他方士谣传,再加上六国余孽的的推波助澜,就成了如今的版本。”

怪不得。

高要恍然。

自己也是被固有思维限制了。

实在是焚书坑儒这个事情给了自己太深的印象。

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谣传之下。

自己还真以为这始皇帝真的就对这儒家如此大的情绪呢。

如果没有这个问题。

那自己提出的方略。

就完全可以施展了。

嬴政接着问道:“外儒,儒家又当如何治理天下呢,还请高公子详细讲讲。”

嬴政虽然理解了儒家治国的大概。

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细节,还是没有把握住。

更何况提出这个方略的人就在眼前。

何必自己思考。

抓紧时间问不就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