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联盟解散,路遇流民(第三更)(求鲜花)(1 / 1)

加入书签

众人各自离去,准备拔营回刘备的大本营平原县。

几日后,联盟大营之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草,桥瑁推辞了,刘岱便因此心怀怨恨。

没过多久,他便率兵径直冲进了桥瑁的营地,堂而皇之的杀死了桥瑁,收拢了他的部下之后,刘岱扬长而去。

联军之中因此人心惶惶。

袁绍见此情景,心知联盟之事已是名存实亡,索性直接领兵拔寨离开了洛阳,回了自己的大本营。

数月之前还聚集在这里共商讨董大事的诸侯联军,也因此解散,各路诸侯各自领兵回了自己的驻地。

刘备虽然早已预料到会有这番场景,但也不由得一阵唏嘘。

他也不多耽搁,第二天便与徐望众人一同,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直奔平原县而去。

刚要准备离开,手下来报曹操请见。

刘备与徐望对视了一眼,起身迎了出去。

“玄德兄。”

曹操远远的朝着刘备抱了抱拳:

“听闻玄德兄今日准备回平原县,曹某特地前来相送。”

刘备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孟德兄太客气了,将来若有机会,备一定与孟德兄把酒言欢。”

曹操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也准备回陈留了……”

“曹某早已看透,这所谓的诸侯会盟,不过是有名无实。”

“各路诸侯都怀有自己的小心思,及早解散了也是好事。”

说着,他一脸沉痛:

“曹某本是心怀大义而来,立志为国除贼,如若当初他们听从曹某的建议,分兵合围董贼,本可以令董贼伏诛。”

“可是各路诸侯各安心思,迟疑不进,错失良机,让天下耻笑!”

说着,他哈哈一笑:

“今日曹某与玄德兄就此别过,来日再把酒言欢,共议天下!”

说罢,他扭头看向刘备身后的徐望:

“徐公……”

话还没说完,徐望就打断了他:

“曹将军深明大义,徐某佩服,那徐某便与玄德公等待将来与曹将军再会。”

曹操闻言,眼底一抹失望之色一闪而过。

随即他洒脱的笑笑,大笑两声便转身离去……

待得曹操远去,徐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这曹孟德,还是没有死心啊……”

刘备也一脸无奈的点了点头:

“看来曹操也是慧眼识人,看出了亚父胸中大才。”

“只可惜,以曹操的能力和野心,日后未必有机会把酒言欢,反倒是有可能会兵戎相见……”

徐望耸了耸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来局势如何现在还未可知……”

“玄德也不必唉声叹气,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才是我们真正崛起的机会!”

……

离去之前,刘备与徐望二人带领数千兵马重新进入到了洛阳城中。

望着一片狼藉的洛阳城,刘备面色悲痛:

“天子脚下,如今已成这副模样,可悲,可恨!”

徐望几人站在刘备身后,却没有人开口劝说。

许久之后,刘备心中悲痛稍加缓解,他旋即转身看向徐望等人:

“备再次立誓,有朝一日,定会重新迎回天子,重铸我汉室荣光!”

“望诸君助我一臂之力!”

徐望等人面色一肃,同时抱拳道:

“谨遵玄德(主公)号令。”

就在这时,一旁的大道上,突然传来一阵有些杂乱的马蹄声。

几辆稍显破旧的马车,带着数十个家丁仆人朝洛阳城西赶去,一副匆忙赶路的样子。

刘备见此情景,眉头皱了皱,脸上露出了一抹疑惑之色。

“如今洛阳城动荡,就算有流民,也应该是南下或是东进,怎么还会有人西逃?”

“莫不是逃亡长安?”

徐望皱了皱眉,也是有些不解。

他扭头看向身后的赵云:

“子龙,带几个人前去问问。”

赵云点头,带着几个军士上前拦住了马车,低声询问了几句。

马车被拦,车队周围的家丁仆人倒也不敢动怒,低声下气的回了几句。

不多时,赵云回报:

“禀主公、军师,云已了解过……”

原来,这支车队,属于洛阳城中一家书香门第,这家的主人,原先在朝中为官,据说还颇有名望。

董卓西迁长安之时,裹挟了朝中文武百官,这家的主人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逃亡的匆忙,大多数官员都没有来得及带走自己的家室。

如今这家的话事人是家主之女,她见这几日城中稍显平静,便决定举家迁往长安,与自己父亲汇合。

徐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开口问道:

“既是朝中有名望的大臣,想必不是藉藉无名之辈,子龙你可打听了是哪位大臣?”

赵云略显迟疑:

“这……他们没说,云倒也没问……”

“是属下疏忽了。”

正在这时,车队为首的马车上,门帘被掀开,随即,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几岁模样的少女缓缓下了车,径直朝着刘备等人走来。

刘备一愣,徐望随即回身低声道:

“诸位都后退几步,莫要吓到了朝臣家眷。”

不多时,那位少女缓缓走到了刘备面前,微微躬身一福:

“敢问可是刘玄德刘使君?”

刘备不敢怠慢,拱手回了一礼:

“正是,敢问……”

“我以前就听家父多次说起过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少女表情平静,语气不卑不亢。

刘备一愣,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

“不知令尊名讳?”

少女缓缓开了口:

“家父蔡邕蔡伯喈。”

“小女不才,蔡琰字昭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