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武兼备,大事可图(第二更)(求鲜花)(1 / 1)
很快,刘备进入了帐中,一脸激动的看向徐望。
徐望笑着点了点头:
“自然没有辜负玄德的期望。”
说着,他伸手指向贾诩:
“容我引荐,这位便是贾诩贾文和。”
“文和,这位便是玄德公。”
贾诩既然已经决定归附,便不再矜持,朝着刘备拱手行了一礼:
“玄德公。”
刘备赶忙上前,伸手搀起了贾诩,一脸欣喜的道:
“备能得到文和先生辅佐,是备的幸运,文和先生不必如此。”
贾诩看着刘备,沉默了片刻后突然开口道:
“玄德公,如今我已决定做牧之公手下一参事,日后还希望牧之公与玄德公多多指教。”
说罢,他不经意的扫过刘备的双眼,似乎想看看刘备对他这番话的反应。
刘备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日后有文和先生为亚父分忧,备也可放心了。”
“亚父?”
贾诩一愣,随即扭头有些不解的看向徐望。
徐望却知道贾诩心中所想,淡淡一笑:
“文和不必如此试探玄德,玄德不是那等猜疑之人,不会因为你归我指挥而心有不满。”
听到徐望这话,刘备稍加思索,便明白了过来。
合着贾诩刚刚那番话是在试探他,想看自己是否会心里因此生出猜忌。
想清楚这一点,刘备哈哈一笑:
“文和先生请尽管放心,或许文和先生不知道,我早已拜徐公为亚父。”
“日后军政大事,备都会听从亚父。”
贾诩心中微微震动,随即苦笑着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倒是贾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备洒脱一笑,朝着贾诩抱了抱拳:
“以后,就要多多倚仗文和先生了。”
说着,他又恭恭敬敬的朝着徐望施了一礼:
“多亏亚父,又能得文和先生辅佐,备感激不尽。”
【刘备已被宿主震惊,您已获得震惊值:5000】
“对了……”
刘备想到什么,开口道:
“亚父,伯圭兄已经离开赶回幽州,离开之前,他还借与我几十白马义从,交由子龙将军指挥。”
“公孙将军倒是信任玄德。”
徐望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问道:
“玄德,你已见过了孔融与陶谦?”
贾诩已经归顺,刘备也没什么顾忌,点头道:
“我与孔文举陶恭祖相谈甚欢,之前我二弟云长斩了华雄,你又击败了吕将军……”
他扭头看向一旁的吕布。
吕布只是低着头,什么都没敢说。
“现在联军之中不少人都知道,亚父你已经是我刘玄德手下的人了……”
“备也算沾了光,蹭到了些许声望。”
“文举兄与陶公此番过来,也有结交之意。”
徐望点了点头:
“孔文举和陶恭祖二人都颇有名望,不是那种有名无实之辈,玄德你与他二人结交,倒也是好处多多。”
说着,他再度看向刘备:
“想必他们二人此时来与你相见,也有其他事情吧?”
刘备点了点头:
“一切都逃不过亚父的计算。”
接着,刘备娓娓道来。
原来,不久之前联军攻入洛阳,沙郡太守孙坚所率部队一马当先进入了洛阳城中。
后来便有传言,说是孙坚的部队在烧毁的皇宫之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孙坚暗中封锁了消息,却不曾想还是被有心之人散播了出去。
不久之后,袁绍等诸侯召孙坚在大营当众对峙,不出意外的,孙坚矢口否认。
还因此闹了个不欢而散的下场。
“文举兄与陶公这次前来,就是想看看我对此事的看法。”
说着,刘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备虽然有心匡扶汉室,想要要回传国玉玺,但无奈位卑言轻,就算出手说话,也不会得到重视。”
“文举兄与陶公到也没说什么,我们三人还把酒言欢了好一阵。”
对于传国玉玺之事,徐望心知肚明,不过他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看向一旁沉思的贾诩:
“文和如何看待此事?”
贾诩沉吟半晌,轻轻摇了摇头:
“传国玉玺虽然重要,但是在贾某看来,却是祸非福。”
“这恐怕是董卓逃出洛阳前的一条毒计,想借此分化联军。”
刘备闻言,耸然一惊:
“他董仲颖好毒的计策,抛出一个传国玉玺,就让联军无形之间彻底分崩离析!”
“联军本就是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暂时集结在一起,如此一来,这岂不是倒了压到骆驼的最后一i根稻草?”
徐望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想必这毒计正是李儒为董卓所出。”
接着,他语出惊人:
“孙坚孙i文台得到了传国玉玺,自己恐怕还在沾沾自喜……”
“他却不知道,已经大祸临头了!”
刘备和贾诩闻言都是一愣。
刘备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亚父,那孙坚好歹也是乌程侯沙郡太守,其他诸侯就算想要下手,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吧?”
贾诩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疑惑,显然对徐望所说的话不是十分相信。
徐望淡淡一笑:
“既然玄德与文和都不相信,那我就拭目以待吧……”
说着,徐望话音一转:
“如今联军分崩离析之势已成,玄德我们也应该尽早脱身,动身回往平原县。”
“如今玄德手下武有吕将军与子龙云长翼德将军……”
“文有我与文和。”
顿了顿,徐望淡淡一笑:
“文武兼备,大事亦可图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