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力有时穷,兵器护甲怎么办?(第二更)(求鲜花)(1 / 1)
徐望轻轻拍了拍手:
“好了,各位先回去,拟定出一个募兵和训练的章程。”
众将纷纷抱拳,转身就准备离开。
随即徐望的声音再度在他们身后响起:
“子龙与云长翼德先留下,我与主公还有事情与你们商量。”
赵云与关羽张飞二人点了点头,三人留了下来。
高顺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
“军师,顺还有个问题。”
徐望点了点头,高顺开口道:
“每月招募的新兵交由我训练,可是军师之前所说,要让他们首先要知道令行禁止……”
“顺对此有些不解。”
“治军之事,想必伯平你比我清楚很多。”
徐望缓缓开了口:
“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与一群散兵游勇相比,战斗力的差距明显吗?”
高顺沉吟了片刻,似乎是明白了什么,轻轻点了点头:
“相当明显!”
“若是一支纪律严明的百人小队,甚至有可能击溃数倍于他的散兵游勇。”
徐望解释道:
“想要一支新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最首要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战阵厮杀这些事情,日后自然有那些有经验的老兵来教授他们,但如果做不到令行禁止,军i队日后的训练甚至是战斗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伯平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高顺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有些震撼。
徐望随口说出的这些建议,都是他之前未曾考虑过的。
但似乎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点了点头,朝着徐望态度恭敬的抱了抱拳:
“军师今天一席话,顺颇受启发,定不辱使命!”
随即,他转身便离开了。
很快,县衙之上就剩下了徐望、刘备、贾诩和赵云关羽张飞三人。
当然,还有徐望身后一直一言不发的蔡文姬。
见留下的都是自己的心腹之人,刘备苦笑了一声,发出了一声感慨:
“备原本以为,回到平原县之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可是军师今天一番话让备明白了,未来的路还很长……”
“光是这治理平原郡,就足以让备焦头烂额了。”
徐望点了点头:
“这便是我之前为何说,要找人辅助我。”
“人力有时穷,就算我的算计再怎么天衣无缝,也难免会百密一疏。”
这时,面前的关羽和赵云对视了一眼,随即同时抱拳道:
“军师,我们还有个问题。”
“这次回来,我们带回了足足数千精良战马,这些战马已经足够我们武装出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
“可是,兵士们的武器与战甲该怎么办?”
徐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武器与战甲……这倒也是个问题。”
说着,徐望轻轻一拍手:
“有了。”
“短期内,我们可以向我们的盟友,北海孔融和徐州陶谦用粮食交换。”
“冀州的韩馥,我们也可以试着和他们去交涉。”
说着,徐望摇了摇头:
“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在与韩馥孔融陶谦交换的同时,我们也要派人在郡内招揽收罗各种工匠,包括铁匠。”
“如果平原郡找不到,我们也可以适当将范围扩大,去临近的青州、冀州甚至是徐州境内搜罗。”
“当然,此事要低调,绝对不能被有心人发现我们的谋划。”
徐望思索了片刻:
“若是能与韩孔陶三人达成交换,这任务就交给负责押运粮食与兵器护甲的队伍了。”
“我们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神不知鬼不觉的达成我们的目的。”
赵云与关羽对视了一眼,眼底闪过了一抹震惊。
徐望果然是智谋过人,他们刚刚提出这个问题没多久,徐望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甚至,还想的更远!
徐望扭头看向一旁的刘备:
“玄德,接下来我要与你商议的,便是重中之重。”
“种田。”
徐望看向赵关张三人与一旁的贾诩:
“此事事关重大,你们都是我与玄德信任之人,在一旁听听,也能及时查缺补漏。”
“亚父请讲。”
刘备毕恭毕敬的点了点头。
“如何能让粮食产量提高,首先便是土地与劳动力。”
“其二,便是要提高百姓对于种田的热情。”
“只有调动起百姓的热情,让他们自愿且高效率的种田,才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众人纷纷沉思了起来,时不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如何能调动起百姓的种田热情,我想,最好的切入点就是税收。”
汉朝以来,施行的粮食税收是十中取一。
这税收并不算高,但是由于汉末诸侯割据,又时不时的会有天灾人祸,各路诸侯动辄提高税收率,经常会提高到十中取二甚至是十中取三。
“我想,玄德可以以平原郡守的身份向整个平原郡发布一则法令,粮食税收维持十中取一不变,并承诺三年内永不加税。”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可随即又有些迟疑的开了口:
“可是,这样的话,郡里的税收会不会吃亏?”
徐望摇了摇头:
“我觉得会刚好相反。”
“玄德你仔细想想。”
“此法一出,百姓的种地热情自然会大大提高,到时候,粮食产量翻倍甚至是翻几倍,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届时,我们的十中取一,是不是就相当于原先的十中取二取三,甚至更多?”
刘备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亚父一言令备茅塞顿开!”
徐望又扭头看向身后沉思的贾诩:
“文和,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