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这酒,队长该请!(3更求收藏鲜花)(1 / 1)

加入书签

“伯温先生,又被他们推出来,探我的口风?”

陈恪看刘伯温跟上来,笑着询问。

刘伯温点了点头。

看着举手投足无形间,都有一股自信流露的陈恪。

说实话,他也实在搞不清楚,陈恪‘畏首畏尾’到底怕什么?

“队长是担心失败?”刘伯温询问道。

陈恪诧异看了眼刘伯温。

刘伯温称呼他队长,这还是第一次!

保境安民团的团员称呼他队长。

镇周也是这么称呼他。

其他人,都没有用这个称呼。

最多也不过是称呼他一声先生。

称呼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称呼先生,最多也就是尊重他所展现的知识、能力罢了。

队长则不同。

他领导的团体,总称劳动者革命先锋队!

称呼他队长,这不光是认可了他。

更是代表着,刘伯温选择加入劳动者先锋队!

陈恪心中十分高兴。

这么长时间了,他的理念,总算是有人认可了!

刘伯温虽然出身士族阶层。

不过只要了解一下,刘伯温的历史事迹,就不会对其加入劳动者先锋队,认可劳动者革命理念,感到吃惊了。

这个人,在历史上朱元璋集团。

那些功勋们,争权夺利时。

他却对这些看得很淡泊。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刘伯温现在能做出这种选择,无疑是深深的认可了劳动者革命理念。

做了那个背叛阶级的个人。

陈恪挥手自信说道:“我从不担心失败。”

“元朝的统治,注定已经走入了末路,不可能在延续下去了。”

“没有我陈恪,还会有李恪、朱恪……”

没有朱元璋、陈友谅,还会有李元章、刘友谅……

从不是某个人结束或创造了某段历史!

而是时局、时势早就了某些人的辉煌荣耀罢了。

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

而不是某个大人物。

把历史的辉煌、功绩归结于某个特定对象的人,这是极其可笑的唯心幻想。

“我担心的是,历史还会重蹈历史,我们不能在历史的重蹈中,吸取教训。”

“我担心,我们劳动者先锋队员,忘记了初心。”

“我担心……”

陈恪把他的担心说了出来。

刘伯温沉默了。

准备了一肚子劝说陈恪的话,这会儿全都说不出来了。

他忽然发现。

他那些劝说陈恪的话。

本质上,基于的还是帝王功业、帝王治世那一套。

而非陈恪所说:百姓有革命的需求,所以诞生了劳动者革命先锋队的劳动者革命理念。

但他清楚。

陈恪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而且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入驻凤阳县,发展势头越好,对陈恪提出,劳动者革命的这一初心危害越大!

走捷径是深深扎根在人性中的一种劣根。

而当不需要踏实苦干。

就能够取得所谓的‘成功’。

谁还愿意踏实苦干?

可失去了踏实苦干,创建光明新秩序的初心。

抛弃劳动者,蜕变为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为小团体私利征战的军事集团。

几乎是必然的!

自从不断深入了解陈恪的劳动者革命理论。

他是越发认可陈恪说过的一句话:家天下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在家天下历史纵向比烂中,矮子里拔高罢了!

其实,最初听到这句话。

作为一个传统士族读书人。

他内心是十分反感的。

汉文宣盛世、唐贞观、天宝盛世,这一个个盛世,可都是读书人口口相传,引以为傲的。

在这其中,读书人可是发挥了极大作用的。

可皇觉寺分田,所有权剥离,农田水利建设。

播种后,那四四方方,阡陌横平竖直纵横,一望无际的绿油油景象。

农场中,利用腐败物养殖蚯蚓。

以往属于私人、地方势力、或者官府的荒山山林。

砍柴的樵夫、狩猎的猎户,都需要拥有官府颁发的证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

并且,无论有无收获,都要缴纳定额的税赋。

可劳动者革命理念中。

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国有、公有。

除了分配给百姓经营、使用的土地。

余下贫瘠的土地,都要合理的利用起来。

山林用来办合作化的农场。

元蒙扩张从西域引进,却不被百姓重视的甜菜。

陈恪就能用滩涂盐碱地利用起来。

就保境安民团垦殖的数千亩滩涂甜菜,可以酿多少酒?

产出多么大的财富价值?

不需要盘剥百姓,就能够供养先锋队进行革命!

陈恪已经在搜集桑树、柞树、臭椿树种子。

虽然陈恪没说要做什么。

但他基本已经猜到了。

桑树、柞树、臭椿树都能用来养蚕。

一旦荒山荒地被利用起来,大范围种植这些树木,然后以现在农场这种,被陈恪称之为大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去养蚕、缫丝、纺织成锦缎!

他实在难以想象。

将来的绸缎会泛滥成什么程度。

恐怕,绸缎会便宜到,普通百姓都能,穿得起的地步!

在这方面,他们中间,沈万三无疑是最精通的。

他曾与沈万三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犹记得,沈万三听闻他对养蚕也如此发达,出现类似谷贱伤农的判断时。

沈万三递给他那个浓浓的白眼。

也清晰记得。

沈万三当时激动的告诉他。

真有那么一天,只要打通一个出海口,亦或者打通一个向西域贸易的陆运通道。

这种发达的蚕丝产业,会给百姓创造出何等的财富价值!

沈万三现在不提赚钱了,而是留在这里,跟着一起挖渠、挖蚯蚓塘。

他知道。

其实就是被陈恪描述的这种大工业化生产方式给吸引住了。

陈恪这里,对沈万三来说,有着比个人财富,更令人吸引的东西。

一种有别于传统手工业,传统商业模式。

只是,目前为止,陈恪还未给沈万三完全展开这幅画卷。

所以沈万三才不愿贸然承认陈恪这个队长。

选择真正加入劳动者先锋队。

现在这个团队中。

每个人的情况,他都很清楚。

就他判断,第二个愿意承认陈恪这个队长的,不是沈万三,就是常遇春。

陈友谅现在还有不甘心、不服气。

郑士元虽然聪明,可是个死读书的人。

思想里,有着陈恪屡次用嘲讽语气,提及的‘封建分封官僚思想’。

对陈恪提倡的劳动者先锋队这种,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官’有些抵触。

至于朱重八那些兄弟,受朱重八影响很大。

兄弟义气太重。

陈恪虽然没说。

但他已经敏锐察觉到,这种兄弟义气,是陈恪劳动者革命理论中,最为反对的之一。

而朱重八本人则既有小农意识,又有一些自己做人上人的思想。

朱重八的去留,与陈友谅一样,他都看不准。

不过他发现,陈恪不知为何,对朱重八的重视,超过了陈友谅。

其实若是论各方面能力。

在他看来,至少现在的朱重八,可塑性比不上陈友谅。

一阵酒香传来。

陈恪鼻子动了动,忍不住嗅了嗅。

当即笑着说道:“我请伯温先生喝酒。”

刘伯温听着陈恪笑声中的舒爽畅快,不由眼睛一亮,忙询问道:“队长有决断了?”

哈哈……

畅快的笑声传开。

引得后面暗暗观察的几人,纷纷抬头看过来。

笑过后,陈恪点头道:“是我太拘泥了。”

“我们可以派部分人,去接受凤阳县元庭治统。”

“而我们大部分人,留在村社,进行分田、农田水利建设,开办合作社……”

……

“如此,那些不甘利益受损的人,首先肯定是去凤阳县报官……”

哈哈……

听到这里时。

一直都在思考,怎么帮陈恪解决先锋队脱离农村,脱实向虚,忘记初心这个难题的刘伯温,也不由仰头大笑起来。

笑着前俯后仰道:“那就是自投罗网!”

“这个酒,队长该请!”

“我们用‘元庭的官’,抓告发我们‘造反’的人!”

……

ps:新书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